步入马家巷,扑面而来的气息属于记忆深处,那些小零小碎杂陈的摊点,那些或甜或酸或辣或麻的美食,那些悠闲其间的人们,构筑着记忆里的老绵阳。就像成都的宽窄巷子,有着这个城市独有的味道。
这里有绵阳最正宗的油茶,还有最好吃的锅巴凉粉,童年会让我轻易地欣喜若狂的美食,现在仍然会品尝到快乐。
一对河南夫妻摆的煎饼果子,薄薄的面皮上磕一个鸡蛋,迅速匀开后抹上面酱,再淋油撒葱花,摆上生菜叶和最关键的炸果子,如果你想再吃得丰盛一些,加一元就可以切一根火腿肠,老板熟练地卷好拦腰切断,便是一个美味的煎饼果子。
几年前,星期八是我和朋友们偶尔聚餐聊天的场所。点上一份软烧鳕鱼,或者酸辣鸭血和鲫鱼,双层烤架往桌上隆重地搁好,再点若干烤排骨五花肉和鸭胗,就着啤酒天南海北,可以轻易地打发掉大把的时间。星期八的生意日益红火,早已在南河开设了分店。
老上海生煎包的好,是所有吃过的人无法释怀的,那些滋滋流油的煎包和煎饺,馅香皮酥,每一次经过我都没能抵得住它的诱惑。
马家巷的冷锅沾沾,据说源自江油,好像我从没看到过它空座。俊男靓女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就着辣椒花椒孜然粉调制的蘸料,呼哧呼哧地尽兴享受。不过那种极辣的吃法,我一直没敢尝试。
数次钻进马家巷,都是冲着岳氏酸辣粉。总是会在逛街逛累了的时候,和同伴默契地撇进巷子。那种酸辣酣畅的滋味,在排了老长的队买到后,总是不会让人失望。后来才知道,这家店的老板居然是以前同事的父母,他家酸辣粉已经越来越有气候,定做了带LOGO的一次性小饭盒,每次去总会看见用过的厚厚一摞。
这家似乎叫焰烨炒货的店里,有我最爱的蒜香花生和五香煮瓜子。听说绵阳家电城附近也有一家不错的炒货店,但我始终觉得没法和这里媲美。茶余饭后和家人朋友嗑着瓜子聊天唠嗑的时候,这些花生瓜子俨然被赋予特有的涵义。现在慢慢地吃的少了,只在节日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地从这里捧回各种口味的干果,还有脆蹦蹦的红薯片。
穿梭于马家巷的人流中,最常见到的是捧着各式奶茶的姿态。这家叫什么鼓的奶茶店新开张不久,却已经深深地博得了我的认同。他家的鲜奶和配料明白透明,也少用化学颜料之类,有我喜爱的爽滑口感。
琉璃时光,那些穿梭于岁月的印记,柔美流畅。可以小坐,却是个留住美丽的地方。前一阵店老板租了台投影仪,把一张张美妙绝伦的片子投射在小巷对面斑驳的墙上,这样绝妙的创意,让我对他家更有好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