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撼了每一颗正直的、具有民族精神的炎黄赤子之心。就在国民党军队中,亦有不少爱国将领在民族危难关头,与共产党人一道,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向日本帝国主义举起了铁拳,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正气之歌。原国民党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姚中英便是其中的一位。
姚中英(1898—1937年),又名若珠, 1898年生于平远县大柘墩背的农家里。因父母早亡,他十余岁便沦为孤儿,幸由叔父抚养成长。中英自幼饱受贫寒之苦,故十分自爱,在校勤奋学习,在家热爱劳动。中学毕业后立志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1924年,姚中英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军,到汕头在同乡姚雨平部下服役,不久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逆军。在校学习的姚中英毅然参加黄埔军校学生军东征,讨伐陈军的林虎、李易标残部。声各次战斗中,他英勇善战,打得十分出色。东征结束后,姚中英复进黄埔军校深造,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转回广东,在陈济棠部下任独立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任中校团副,后调任广东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陈济棠下野后,在余汉谋部下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场保卫国土、抵抗日寇侵略的民族战争全面开始。姚中英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主动请缨,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战。为了排除后顾之忧,专心杀敌,他把妻子儿女送回平远乡下居住。送回乡 后,只在家居住两日,便急着要返回部队,亲人们都挽留在家多住些日子。他慷慨陈言,劝说家人:“如今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躲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能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中英回到部队后,即奉命 率部由广东韶关开拔,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战斗中他屡著战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晋升为邓龙光的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是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局势急转直下。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军在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南京进犯。南京告急。姚中英所在的一五六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公路北犯。12月6日,日军攻破我既设阵地后开始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由于力量悬殊,势不能支,8日,汤山一带失守。姚中英率部退守紫金山东北一带。日军衔尾而来,攻势凶猛。9日起,姚中英等部在紫金山连日与日军鏖战,伤亡惨重,只得退人南京城内,据守太平门。翌日,日军进攻太平门,姚中英率部与一一二师协同作战。激战多时,部队伤亡过重,阵地动摇,姚中英等将领奋不顾身,亲临前沿督战,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12月12日,是南京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天。这天拂晓,数路日军同时猛攻南京城,攻破了中国守城部队的阵地,大量涌入城内。南京卫戌司令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命令各路守军自行突围。当姚中英望着战火中的南京城,听着震耳的炮声,看着节节败退的中国守军,心里感到莫大的痛苦和耻辱,决计率部与日军决一死战。他机智地率部往日军兵力薄弱地带突围,不断与日军遭遇。姚中英身先士卒,带头冲杀。在辗转冲杀后,姚中英不幸中弹身亡。
姚中英英勇抗敌、壮烈殉国的事迹在他的家乡平远大地上广泛传扬。1940年,他的名字人祀平远忠烈祠;1957年9月,又镌刻在平远县人民政府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的名字及其事迹流芳千古,浩气长存,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更多精彩将在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2126586.html
我的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hanbao379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58698286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85869828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