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早茶文化

家乡区县: 扬州市邗江区

没有到过扬州的人,会觉得扬州是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诗画西湖、人文古韵。到过扬州的人,都会把记忆留在那浪漫又值得回味的早茶里了。土生土长的扬州人都知道,扬州人讲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而“皮包水”正是早茶的写照。当清晨的阳光穿透第一片绿叶,新的一天悄然到来,宁静的秋的扬州将在孕育着一天的精彩。打从记忆起,扬州人很少在家用早茶,老到百岁,小到怀抱,都会在不经意之间涌入大小不一的茶社中,而冶春,富春,共和春(号称为三春)却见证了百年来扬州茶社的盛况。小时我家离共和春很近,几乎每天都在这里早点,共和春是“三枝春”中最为平民化的茶社了,我每次都会点一碗虾子馄顿外加一两烤得金黄色的锅贴,那充盈着虾子鲜味的面汤让人一直要喝完,因为喝到碗底,就会有许多虾子展现在眼前,要是不喝到底的话,今天一天都会不舒服。正是这样,共和春让扬州好多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早晨都留在了这里。。。。如家里有远客而至,或者三五亲朋友相聚一下,则会无疑的选择冶春和富春。这是扬州人款待亲友最温馨的举动,如亲朋从远方来,要是不叫上他们去吃点包子,喝点茶的话,就会觉得对他们是极大的怠慢。我最为喜欢的还是冶春,冶春两字在古代是指少男少女踏青的意思。座落在离瘦西湖不远处,位于水中央,屋顶还是厚厚的茅草,进茶社更喜欢选临水的桌子,三五知己围桌而坐,面湖而歇,侃侃而谈,窗外,早晨的阳光洒在那碧绿的湖面上,湖边树影婆裟,一艏画肪会从窗边行过,一番清静幽雅的滋味从心头油然而生,如再能有三朋四友在此谈诗论赋,唉!人生惬意,不过如此了。一般外地游客。都会点些套餐。这样可品尝得全面点。当然扬州人眼里是“富春的包子,冶春的蒸饺。”蒸饺一上桌,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蒸饺的皮薄馅多,看上去是半透明的,稍冷后,咬上一口,其鲜汤进如口中。美味无穷,那真是如痴如醉,再压上一口香茗,此刻打嘴巴都不会松开口的。难怪当年乾隆南巡时,沿途茶水站点会选中冶春,当然也是为了津津乐道的蒸饺而来的吧?其实最牛的还数富春,去富春必点的点心,翡翠烧卖、三丁包、千层油糕。富春是唯一坐落在古巷中的茶社,去富春品茶点,也就是踩着历代名人走过的青板路,品位着百年沧桑,在这里可见证扬州人平常的闲暇生活。听说,富春120年来,从开门的第一天起,每天都是顾客盈门。有很多人会问。破扬州包子好吃在哪里啊?台湾作家林之玄来扬州,他说,“天津包子是狗不离。而扬州包子是狗打破头。”哈哈。。。其实我的校友朱自清先生在他的作品《说扬州》中就写道“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和菜烧卖(面皮里包香米)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松地化去,留下一丝余味,干菜的也是切碎,也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在老朱笔下的包子,真的是让人垂涎欲滴。朋友如请我吃晚饭,我会尽量去推辞。而请我吃早茶,我会很开心,不是为了早点好吃。而是为了那点环境,那点心情,那点幽雅,那点惬意,那点早茶里的文化

赵玉琪(2014-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