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是年黄华会之会众,以祖辈自南雄珠玑巷来小榄时为甲戌之年,正值甲戌,倡以黄华会扩大活动,集十姓菊社在全乡举行。
因而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年)为纪念开村而举办首届菊花大会,并定以后逢甲戌年为小榄菊花大会之期,即距一甲子(六十年)为一届。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小榄“甲戌菊花大会”。是届,大小二榄,菊社花市,星罗棋布,三千花圃,十二琼楼,舟楫穿梭,人流簇金。据当年《菊经答记》记载:“自榄之东评海面,一路漂回至海洲,锦帆画桨;络绎不绝,客试推蓬露顶一观,绝十二琼楼,宛人天外,而乘航至者,真似海岛浮山来赴餐英会也。”《香山县志》亦云:“四方来观一次,虽农夫收竖,从芳酸中行亦旋改其面目。”所列者佳菊72名种。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人们依例举行第二届小榄菊甲戌花大会。当年菊会,由何、李、麦三大宗族联合组成,规模比上届更大。适值同治皇帝崩,借口国丧,禁止鼓乐,无梨园助兴。为增加热闹气氛,大会于九九重阳,集各地文人雅士,举办大型“斗菊筵”,开筵征诗,以壮其盛。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亦按六十年一届举办第三届小榄甲戌菊花大会。当时,正值日寇侵略,东北沦陷,国难当前,且农村不景,经济萧条,曾拟停办。但乡人多认为盛会难逢,仍群策群力,最后如期举行。此次,在全镇分东西南北中五区同时展出,花街柳巷,群卉纷陈。各氏族以及各坊、庙、社等共有花棚廿四、花楼花街各十二、景棚花桥各八处、花塔六座、菊艺场九、戏棚十一;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省港小榄同乡会游艺场、老人健康比赛、征诗征联、农业展览、日夜“水色”、“鱼灯”游行等。远近而来参观者达百万众,无不交口赞赏。因而有“人生能阅历两届,诚属难能可贵”之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