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兴宾区实施“文化兴宾”建设综述

家乡区县: 来宾市兴宾区

在兴宾区桥巩乡下料村,有一个桥巩良塘两乡壮剧文化活动中心,每当天晴,村民们都可以看到壮剧团表演(或排练)节目。十天半月,村民还可以欣赏到来自城厢、七洞、迁江等周边乡镇农民文艺队到这里的交流演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村民们感觉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兴宾这样的文艺表演队就有800多个。随着“文化兴宾”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兴宾区如火如荼的文化活动已从城区走向乡村,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为了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003年,兴宾区区委、政府在兴宾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年年有进步”的文化会演活动,从5月开演至9月,在兴宾区20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层层选拔,参加会演的人数达2690多人次,观众达100多万人次,一批业余乡土创作人才、演员、优秀节目脱颖而出。在这股文化下乡“飓风”的劲吹下,各种有组织的文化“送法下乡”、“计生下乡”、百场电影下乡,书画展、校园文化节、山歌擂台赛,使兴宾大地一年四季歌舞升平,文化飘香。

为了使文化活动长盛不衰,兴宾区各级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农村致富能人利用空闲时间带头办剧团,扶持各种文化团体进行市场化经营。桥巩乡周村致富女能人黄美盖,家里有一个百头养猪场,种有30余亩甘蔗,作为计生中心户长的她,带领村里的16位姐妹组建唱师队,不仅在兴宾表演,还到武宣、忻城、宜山等地表演,活动遍及广西,其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目前,像黄美盖这样的壮剧队、唱师队、腰鼓队、彩调队等,兴宾区就有800多支,遍布兴宾区50%以上村屯。不仅《王三打鸟》、《水泡天门》等一批民间剧目久演不衰,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题材的剧目《养猪能手陆玉良》、《我们村里的共产党员》等现代节目也让群众百看不厌,津津乐道。

兴宾区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兴宾区各级政府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加强农村文化站的硬件建设,目前,2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都建立起了稳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室内图书、电脑、棋牌等一应俱全。有的村委如迁江镇古欧村、凤凰镇新隆村等一大批富裕起来的村屯也建立了图书室、娱乐室。在城区,市迎宾广场、兴宾大礼堂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最热闹的舞台,文体表演、露天电影、山歌对唱、商业活动频频在那里开展,成为城区群众最常去最爱去的地方。

兴宾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境内有距今二三万年的麒麟山人遗址,有被壮学家认定为盘古文化发祥地原生态遗址的甘东盘古庙,有如人间仙境的蓬莱洲,有充满神话传说的迁江文辉塔、龙洞山等等。兴宾区积极挖掘这些文化瑰宝,打造文化精品。由兴宾文联等部门组织编写的《麒麟山古迹与习俗》、48集电视连续剧《盘古传奇》剧本、凤凰镇东汉塘百人坟抗日史书等,将于明年与观众见面。另外,盘古庙、龙洞山寺庙、寺山乡敖山庙、金峰寺、古三开元寺等保存下来的民俗建筑得到修缮。区政府正积极引资在麒麟山、甘东村、蓬莱洲等附近建设生态农业文化观光园,打造更深层次的文化精品。

先进文化盛行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迁江镇迁江社区的老年文艺队用寓教于乐的形式,编写了一批教育人们远离“六合彩”、摒弃吸毒等陋习的文艺节目,常年下乡演出,为净化本地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大作用。无业吸毒青年韦某,自2003年加入社区彩调队后,不仅戒掉毒隐,而且把自身经历用表演的形式向观众诉说,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兴宾区一位领导对记者说,文艺队已成为兴宾区农村富裕和谐的一个标致,哪里的文艺队越多,活动越频繁,那里的富裕和谐程度就越高。

以行@践言(2014-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