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083-1140)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北宋末年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因受奸臣陷害被贬海南。
宋徽宗宣和7年(公元1125年)李纲任太常少卿,同年10月由女真族建立在宋北方的金国毁弃盟约,大举进攻宋朝,在宋降将郭药师的引导下长驱直入,前锋直逼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北宋半壁河山尽入金人之手,百姓惨遭铁蹄蹂躏,边报猝至,朝廷震惊。宋徽宗一面召天下勤王之师,一面准备南逃,同年十二月,在李纲的坚持下,徽宗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次年改号靖康。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兵逼近东京,徽宗匆匆出逃,钦宗也想南走,李纲挺身而出,坚决反对逃跑,认为“今日之计,莫若整饬军马,扬声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在首都军民一片抗金的呼声下,钦宗被迫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副相),主持防务,在李纲的带领下东京军民积极抗金,击退了金兵的进攻。金军退兵后,李纲必任枢密院事,同年四月徽宗回到了京师,六月,李纲被任命以知枢密院事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而离开于朝廷,与此同时钦宗又下诏宣抚副使、制置副使等都直接听命于朝廷,使李纲根本指挥不了军队,8月李纲被召回京,9月被罢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任扬州知州,不久即
李纲雕像
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罪名罢官谪贬,置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11月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包围开封。钦宗又重新起用李纲,李纲从建昌赴宁江途经长沙时,得诏即率湖南“勤王”之师入援,行至半路而都城已沦陷,徽宗和钦宗两帝同时被金兵所虏,宋室被逼南渡,北宋灭亡。
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即帝位南京应天府,是为宋高宗,改当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他起用深孚重望的李纲为相,6月李纲奉召入朝,刚到任的李纲立即制定了治国、整军、抗金的十项主张,这就是著名的《十议》(即议国是、议巡幸、议赦辜、议僭逆、议伪命、议战、议守、议本政、议责成、议修德)。他上书高宗,反对议和,要求表彰抗金中的死节将士,还都开封,重整军务,他强烈要求严惩降金官吏,积极支持两河军民抗击金兵的举动,在李纲的苦心经营下,南宋政局逐渐稳定,然而宋高宗最后还是听信了降派黄潜善、伯彦等人的谗言,8月以“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等罪名罢免了主政仅75天的李纲的宰相职务,太学生陈东因上书留用李纲,还都东京而被杀。罢相后的李纲其间一再遭贬斥,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贬为单州团练副使,移置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居住。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夜李纲携子李宗之从广东徐闻渡海,25日在海口登岸住宿华远馆(今海口得胜沙一带),3天后便遇赦,十二月五日再从海口渡海北返。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李纲被起用为湖广宣抚使兼谭州知州,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病死福州,终年58岁,淳熙十六年(1189年)谥忠定,其著作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奉迎录》等传世。
李纲在海南逗留期间,曾到海口龙岐村的伏波庙拜祀汉两伏波将军,并留下《伏波将军庙碑阴记》记述了他这次南渡的经过。 李纲在海南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在历史上抗击外侵的壮举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海南人民怀念他的原因所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