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

家乡区县: 湛江市麻章区

本县出土的文物,有铜鼓8面,还有一批石器、青铜器。现择要记述如下:

  广西北流型铜鼓 1982年8月,出土于石城公社飞鼠田大队狗屎坟荒岭。保存完好,高70厘米,鼓面直径121厘米,重175公斤。鼓面中心太阳纹成饼状 突出,周围十二光芒,3弦线分晕,共8晕,鼓面边晕饰6蛙,两两相对,鼓腰鼓胸相接处对称双环耳。时代属汉至唐,造型属广西北流型,是全国10面最大的铜鼓之一,现藏县博物馆。

  1978年3月,营仔公社下洋大队亦出土一面北流型铜鼓,高38厘米,鼓面直径60厘米,重30公斤。四蛙相对,六出太阳纹。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灵山型铜鼓 长山农场出土,鼓面直径0.81米,高0.48米,二弦分晕,鼓面15晕,鼓身25晕,花纹繁多,有圆线纹、四出钱纹、虫纹、蝉纹、罩席纹、游旗纹。变形羽人纹、三角形纹等。鼓面6蛙,饰螺旋纹,叠蹲式3个,尊蹲式3个,间隔逆时针方向。绳条纹扁耳,鼓胸圆突,收腰撇足。属灵山型,制作年代汉至唐。现藏湛江市博物馆。

  有肩石斧 黎明农场老虎山出土,长21厘米,宽12.5厘米。制作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现存湛江市博物馆。

  穿孔石钺 平坦区风背村出土,长 11。5厘米,宽 10.3厘米,厚 4.5厘米,孔径8.5厘米,新石器时代制作。存县博物馆。

  石锛、砺石 1982年3月在新华圩南面靠近海边的大环岭上出土。两件石器均经打磨,切口整齐平滑。石锛呈梯形,刀口与锛身成斜面,长11厘米,宽5厘米;砺石呈扁柱形状,中部略窄,长11厘米,宽5.5厘米,厚2.5厘米。石锛为砍砸工具。砺石是磨刀石。为原始社会后期的人类生产工具。现藏县博物馆。

  青铜铲、青铜剑 1982年3月,新华公社大环岭上出土。青铜铲口宽和通高均为8厘米;青铜剑长21厘米,两面以脊为中心各铸一凹印记,内有纹饰,因锈蚀过甚,已难辨认。两件青铜器基本完好,是战国时期的典型器物。现收藏于县博物馆。

lzl(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