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名将马援
马援(前14—公元49年),汉族。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 军,封新息侯。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今息县)夫人,贤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
李若星——息县人,明末大臣,历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两湖、川、云、贵五省总督之职
顿福之(1832—1873),字子元,号祉缘,别号祗园,息县城关人。福之自幼勤学,才华出众,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举进士而后钦典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咸丰九年,加授京都国史馆修撰,并于故里立“太史第”直匾一方,故称“太史公”。后在礼部监习领尚书衔。
于文彬(1916年10月----1938年2月)—— 又名余士珍,息县临河店人。曾组织“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使部队屡建战功,发展成为冀鲁边抗日武装的主要力量,为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周柱臣 (1885---1970),学名鼎立,曾用名肇溪,字柱丞,息县城关人。? 1893年,周入私塾读书,1904年入县立高等学堂,1908年入师范传习所,加入同盟会。1909年,开办织染实业公司
廖政国 1913—1972)河南省息县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金山(中将)——息县人,现任西藏军区司令员
陈希成 (1941— ),息县包信乡陈庄村人1979年9月,任坦克第十一师师长
张铭 (1920— ),原名张克明,张陶乡小张庄人任重庆警备区副政委、党委委员
隐剑 (1909— ),原名殷维垣,字仲筑,息县人,祖居包信镇东殷寨1959年,任航空兵部副司令员
赵浩生——息县人,美国赵氏公司董事长,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柳兰芳 (1935 ),息县城关人。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员,中共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四届、五届省政协委员。
廖进平(1920 ),原名廖金焕,化名张进、廖进,东岳乡秦围孜村廖庄人。1931年,廖在本村读私塾。1939年8月,参加新四军。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调孝感县大队一中队任指导
张铭 (1920 ),原名张克明,张陶乡小张庄人。1938年6月,参加息县抗敌训练班受训。不久,到竹沟参加新四军留守处教导队受训。在此期间,加入民先队。10月,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
周孟策( ?1943),又名周殿军,包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任中共息县县委书记。1929年秋,县委改组为特别区委,周任区委委员。
谷正芳(1907---1938),字兰华,又名方玉,出身于包信乡谷楼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仅上学四年,参加过反贪官污吏、反苛捐杂税、反军阀压迫的农民运动,后成为包信红枪会的首领。
刘英才(1915 ),关店人。1930年参加革命,任儿童团大队长。是年,加入共青团,任共青团临河区委委员、共青团息县县委委员。1931年2月,调苏区学习。9月,回息县任团县委书记
黎原(1917---2008),原名关俊彦,息县关店人。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孟瑾 (1919—1979),原名孟宪文,息县城关人。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任前线剧社指导员。1943年,任三纵队十二旅五团政治处宣传干事。1945年8月,任团政治处总支书记。1946年,参加大同战役。
周达吾(1907—1929),原名周世昌,字达吾,息县城郊乡三里井村何庄人。1926年,在开封一中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受党组织派遣,从开封回息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年底,与中共党员王鸿业(字静辉,息县新里人,今属淮滨县,黄埔军校四期学员)、谷正芳(字兰华)、殷仲筑、陆永昌在县城墙东北角炮楼召开党员会议,建立中共息县第一个党小组。根据分工,周在县城开展工运工作。1927年5月,在县城禹王宫组织建立息县木匠工会,发展会员30多人。是年秋,任中共息县县委委员。1928年3月。周达吾在潢川一带活动。5月,回息县参加县委组织的周荒坡暴动,攻打陆军十二军设在黄湖店的烟税局。
夏述唐(1888—1920),原名夏鸿逵,又名绍虞,字述唐,息县白土店乡夏寨人。述唐自幼聪慧,听邻塾儿童读书,仿诵,不遗只字,塾师奇之。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入县立小学,曾立下:“大丈夫当奔走四方,为国家服务”之志。1906年,步行至开封考入陆军小学。后以成绩最优升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学习。毕业时,考取公费留日,入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其间,加入同盟会,为孙中山所倚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