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经济的发展【一】

家乡区县: 湖北省监利县

 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现实荆州发展落后的原因,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制约了荆州的发展?可以用四句话做一个链条式的概括,即:不缺机遇缺抓手,不缺想法缺干劲,不缺目标缺路径,路径工具更缺乏。这四句话,落脚点是:对荆州发展的制约,问题主要出在发展路径和发展工具的缺乏上。因为,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来说,怎么抓,怎么干,怎么走,都落在一个“发展路径”及“路径工具”上。路径的短与长、宽与窄、好与差、平直与弯曲,路径工具的快速高效与少慢差废,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效果。也就是说,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如果路径与路径工具选择不当、优化创新不力,就会影响抓的力度、消减干的效率、模糊“走”的方向、制约“走”的速度,甚至南辕北辙,造成发展落后。下面,本文就此立论,对实现荆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及工具的择优与创新,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荆州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最缺乏的是路径和路径工具
  (一)什么是经济发展路径及路径工具?路径(path)指抵达目的地的路线,也喻指办事的门道和方法。经济发展路径(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是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活动不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和不断由落后向先进运动、推进的过程。具体一点说,就是一个区域为实现物质财富的快速、大量增长,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期望目标的计划实施过程。有三层意思,一是由起点高低与目标大小及时空距离决定过程的难易和长短,二是必须有体现强烈发展意志,保证在不断的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的措施,顺利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三是这条路径必须是一条达到目标的便捷通道。经济发展路径与管理路径不一样,管理路径是闭环路径,而经济发展路径是开环路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只有两条:一是行政路径,即政府的一手,看得见的一手;二是市场路径,即市场的一手,看不见的一手。在世界市场条件下,任何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市场的一手延伸为一条更宽阔的经济发展路径,即国际路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总体讲离不开这三条基本路径,但具体怎么走、如何走法是有差异的,这就涉及到路径和工具的择优与创新问题,往往有时是路径工具决定成败。发展路径工具简言之就是实现发展的载体、到达目标的方式。好比走路,你选择的是公路,有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走的方式可以是马车或汽车,你选择的是铁路,有普铁和高铁,走的方式可以是慢车或高速列车,甚至还可以选择航空坐飞机或空客走。显然,路径及工具不一样,流量、速度、效率和质量是很不一样的。因此,发展路径及路径工具决定一个区域物质财富增长的流量、速度,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和质量,是一个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
  (二)一个区域的持续发展在于每个阶段都能找到适合的路径及工具。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不断增长的目标,没有短暂停靠的终点。但由于经济发展矛盾运动因为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的变化,自身规模及质量提升,会在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从而给区域经济发展打上阶段性烙印。一些地方在自身条件好的时候或差的时候,在宏观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或差的时候,在国家投资大的时候或没有国家投资的时候,在有上级政策大力支持或没有支持的时候,都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除了自然区位因素外,大多都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区域自控调节机制比较好,自我整合能力比较强,当地政府和民间总能找到解决阶段性难题的最佳经济发展路径和路径工具,实现自己的大发展。这一点有许多的成功例子可以佐证,这里先举一个比较远的例子,拿浙江省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来说,在国家沿海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大格局下,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市场路径到国际路径,做足了市场文章。一是充分利用民间积累起来的手工业制作传统,鼓励民间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相互协作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如几元钱一只的小小打火机做成了国际化的规模产业;二是一直保持着政府和民间较强的自我整合能力,如浙江温州的抱团发展模式,善于在遇到发展困难或瓶颈的时候,相互拆借资源渡难关,或集中有限资源办大事,也就是说,善于用有限的钱办无限的事,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用社会的钱干大家的事,正是这种强进的整合能力,保证了浙江民间经济发展的强大投资势头,不管是在宏观经济形势的高潮和低谷,到处可以看到浙江人攻城略地的身影。近的例子就拿宜昌的经济发展来说吧,宜昌的发展得益于资源,上帝把世界唯一的三峡赐给了宜昌,蕴藏丰富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的长江、清江成就了宜昌。但宜昌在产业整合能力上也有非凡的表现,例如,在2000年前后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时期,对所属各县市区小化肥的整合,造就了百亿宜化集团,同时引进兴发集团,建起了百亿磷化工产业,如关停几十个小水泥厂,引进了华新水泥,合作发展,支持工业陶瓷上规模,形成了百亿建材产业,如大力支持重点酒业,实施传统产业品牌化经营,形成了稻花香和枝江大曲两个百亿酒业,这些宜昌传统产业不但没有消失,转换发展成了宜昌的支柱产业。

(三)荆州经济社会发展输在路径和路径工具缺乏上。2011年3月,美国经济学家、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再次来到中国,适逢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发表,他高声说:“如果想致富,赶快去当农民吧”,道出了一个外国经济专家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诠释。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特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这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是这样,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8年锁定农业发展,这对作为农业大市的荆州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极大地恩赐。有国家给定的这条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及政策支持,好不好?当然好,它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巨大的,因此,必须百分之百抓住抓好。但也不能单纯依赖这一发展路径,荆州过去的发展历史证明,单一的轻工业发展路径、农业发展路径或旅游业发展都是失败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农业作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要,但比重却越来越小,它不是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单纯锁定农业经济的区域,不是荆州没有发展起来,别的地方也是一样穷。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靠计划,即政府的一手,荆州经济发展的行政路径锁定农业上,自己主动权只能在与农业相关的轻工业上施展点拳脚,因承担分洪的国家义务,大交通、大工业连想都不让想,未占什么优势。行政路径上的这一“输”非常惨,输掉了今天及未来赖以发展的基础,输掉了大荆州,等邻家阿蒙长成了“帅哥”,为时已晚。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荆州经济发展的行政路径虽有很大改善,但相对历史形成的巨大欠账相比,仍然显得非常欠缺,这是第一个“输”字。第二个“输”是输在市场路径不力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给荆州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荆州市未能坚持沙市选择的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放弃了工业园区建设、国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合作开发、产业培育等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的路径工具,当沿海经济发展转型提质升级,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时,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改革失去整合的责任和能力,没有及时引导产业升级和集团化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瘟疫”蔓延,病企治不了,良企被感染,直至整个产业在过度竞争中消亡。这一“输”更惨,输掉了荆州工业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发展“元气”。在计划经济时代,荆州产生了一批轻工业拳头产品,到改革开放头十年,出口国际市场,为国家、为湖北赢得了很大的国际声誉,为荆州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国际路径。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只要有不断壮大的良好产业支撑,稍作链接,就可以拓展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路径工具,实现荆州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实际上这一链接很不成功,这一“输”叫“惨不忍睹”,不仅输掉了百年开放口岸的风采,而且输掉了全国明星城市的光环。

何锋(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