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
在距今约4500年 崛起的驻马店新城市(15张)的西平杨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地面式房基、儿童瓮棺、窖穴、精致的石器和各种各样的陶器,说明这里已有房屋和村庄,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制陶制石的手工业也比较发达。周灭商后,周武王分封诸候,分其兄度据蔡。这里有蔡(今上蔡县)、吕(新蔡,2014年1月1日起由河南省全面直接管辖,彻底脱离驻马店[1])沈(今平舆县及汝南县东部,正阳县北部)、江(今正阳县及确山县南部)、道(今确山县北部、汝南县西部和驿城区)、房(今遂平县)、柏(今西平县)、中(今泌阳县)等小封国。战国时期,这些小封国先后被楚国吞并。驻马店嵖岈山景区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先属颍川郡(治所今禹州市)。后属陈郡(治所今淮阳县)、在秦灭六国,建立封建的统一王朝的战争中,丞相李斯(今上蔡人)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9年爆发了汝南人陈胜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攻占陈县(今淮阳县)后,建立“张楚”政权后陈胜被叛徒杀害,但秦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覆灭.
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郡治汝阳,隶属豫州刺史部,辖汝阳(今汝南县),安成(今汝南县东南)、阳城(今平舆县西北)、新蔡(2014年1月1日起由河南省全面直接管辖,彻底脱离驻马店[1])、慎阳(今正阳县)等37县。两汉时期,汝南郡的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汉武帝元光年间,汝南郡兴修了鸿隙陂,跨今平舆、汝南,正阳、新蔡(2014年1月1日起由河南省全面直接管辖,彻底脱离驻马店[1])、息县五县,灌溉农田数万亩。西汉元帝时在今泌阳县修了马仁陂,灌溉农田万余顷。东汉和帝永元年间,汝南太守何敞在鸿隙陂修复鲷阳旧渠(在今新蔡县北),新垦水田3万多顷。灵帝中平年间,汝南太守调集民工在鸿隙陂大坝上用石块修筑水闸,进一步扩大了灌溉面积。汉代鸿隙陂、马仁陂等水利工程的兴建,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汝南郡成为全冈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两汉时期汝南郡人才辈出,在《后汉书》和《风俗通义》中列有传记、留下姓名的汝南郡官吏、名士达100多人,因此有“汝半朝”、“汝南固多奇士”之称
三国时期,今天汝宁市属魏,为汝南郡、南阳郡分辖。西晋分汝南郡置汝阴郡。东晋时先属前秦,后属东晋、后秦、后赵、前燕。南北朝时期大部属汝南郡。南朝宋文帝在汝南郡治所侨立司州,始称汝南为悬瓠。北魏初改司州为豫州,以后又多次更名。隋大业初改为汝南郡,隶属豫州,泌阳属豫州淮安郡。唐宋时期分属蔡、唐二州。唐玄宗天宝元年,更州为郡,唐肃宗乾元初又改汝南郡为豫州。恢复唐州。宝应初代宗讳改豫州为蔡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攻陷蔡州,置蔡州镇南军。公元1234年,金哀宗从开封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南宋乘机与蒙古联合攻破蔡州,金国亡。元初分属蔡、息、陈、唐四州。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蔡州为汝宁府,泌阳归南阳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