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中学的创立

家乡区县: 广西昭平县

1944年夏天。日军为了挽救在太平洋战争的失利,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疯狂进攻。湖南省的长沙、衡阳相继落入日寇之手。广西省府桂林危在旦夕。9月,日军进攻桂林前夕,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黄旭初带领下,仓惶向桂西撤退。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驻桂林办公厅主任的李济深先生等一行按原计划撤回苍梧了。在中共南方局党员文化工作小组成员张锡昌等人动员下,省直机关部分团体单位和一批文化人士顺桂江而下,来到昭平县城。

桂林失守后,蒙山、荔浦、平乐、钟山相继陷落。昭平面临日寇的入侵。

1944年底,日军入侵昭平县城前夕。陈邵先率领的广西建设研究会,其中随行的有陈此生、卢兵等人;万仲文领导的广西文化供应社,其中有万一民、覃展等人;陈邵先、万仲文率领的广西建设印刷厂,其中有经理黄洪年等人;欧阳予倩率领的广西省立艺术馆三十多人;张锡昌、千家驹、徐寅初率领的中国工业合作社桂林分社;民主政团同盟的梁漱溟等人;《广西日报》社主编莫乃群和一批文化工作者;国民党左派元老何香凝、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等人亦同时从昭平县城撤退到黄姚镇。区区小镇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突然,接纳了从各地疏散来的七、八千人。顿时,黄姚出现前所未有的热闹和繁荣的景象。何香凝、梁漱溟、陈此生等人在黄姚稍作停留就到了贺县八步。
1945年元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的钱兴以商人李先生的身份,在庄炎林陪同下,从钟山县燕塘乡黄宝村出发,风尘仆仆地来到昭平县的黄姚镇。经庄炎林介绍,钱兴认识了张锡昌、周匡人、徐寅初等南方局的地下党员。他们多次会面,共同讨论了国内外形势,还对成立中国民主同盟东南总支部、开展抗日救亡和敌后民主运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元月27日,《广西日报》(昭平版)从县城迁到黄姚镇黄姚街,2月21日复刊。
1945年春,中共南方局派到广西工作的狄超白同志由重庆到达昭平黄姚镇,在欧阳予倩住所,向张锡昌、周匡人、徐寅初、欧阳予倩、千家驹、莫乃群等人传达了周恩来同志的指示。随后,又到八步向梁漱溟转达了民盟总部会议精神和筹建民盟东南总支部的意见。当月,民盟黄姚支部、八步支部相继成立。

千家驹和欧阳予倩等爱国人士一起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了民盟东南总支部筹委会委员。从此,他与广大盟员一道继续为抗日民主运动不断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昭平县仅有一所设在县城的两年制的国民中学。黄姚镇和广大农村一样,有许多高小毕业生没有条件到县城读书。家长们早已有办一所初级中学的愿望。
2~3月间,欧阳予倩、张锡昌、千家驹和莫乃群,在群众的要求下,在黄姚镇政府提供校舍和几百担谷子做办学基金的前提下。事情就水道渠成了。欧阳予倩、千家駒、张锡昌、莫乃群等文化人士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既帮助群众解决失学小学生读初中问题又解决了疏散到来的文化人士的生活费用来源,算得上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于是成立了以文化人士欧阳予倩、张锡昌、千家驹、莫乃群等人和黄姚区长黄兴汉、黄姚镇长李尚权、地方绅士黄中峙等二十多人的校董会。董事会决定向昭平县政府驻黄姚办事处提出办学申请。不久,昭平县驻黄姚办事处批复同意开办。校董会推荐千家驹先生担任校长。原桂林逸仙中学校长刘彦邦担任教导主任。4月1日,“临江中学黄姚分校”挂牌开学。校址设在原黄姚镇公所驻地的宝珠观。千家驹亲自题写“临江中学分校”六个大字。开学伊始开设两个班,由于招生标准严格,故人数不足两个班,所以合班上课。

开学时,钱兴夫人邹冰化名陈美贤任教务处干事,桂东北游击纵队临阳联队转移来的陈大良(化名陈伟东)和杨汉成、姚大年等同志,在工业合作社桂林分社的植人同志,省工委机关的黄醒宗、陈景阳等同志任教师,桂东南抗日自卫队转移来的江宣武化名江清、师生叫他老宋任炊事员,黎阳、范友昌(原名范克武)两同志当学生。不久,钱兴就把省工委机关从钟山燕塘乡黄宝村转移来到黄姚。
千家驹既要到广西工业合作社上班,又要到《广西日报》(昭平版)报社安排人写社论和时事评论,还要过问中学管理,同时还兼语文课教学。千家驹校长治学严谨。星期一早上,按照国民政府的规定,举行“总理纪念周”仪式,总结上周的学习、生活情况,布置本周的要求,还讲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他强调学生们要养成天天读书看报的习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时事测验。千家驹校长和老师经常到学生家里串门,关心他们的疾苦。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气氛十分浓厚。

学校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比赛,如时事、作文、英语、数学、音乐、书法等,给优胜者颁发奖品奖状。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

星期六下午,学校定期举办“青年讲座”,聘请社会名流、学者主讲。当时应邀轮流到校主讲的有欧阳予倩、张锡昌、莫乃群和徐寅初等人。

千家驹的语文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严肃认真又幽默风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他批改作业认真细心,每一段有眉批,然后有总评,因此,发下的作业,同学们都抱着极大的兴趣,一气读完所有评语。在他的教导下,学生进步很快。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9月,千家驹经广州到香港。

千家驹先生后来离开昭平后,还一直关心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多次写信询问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困难。1982年冬他还亲自题写了“昭平县黄姚中学”几个大字寄回学校,昭平人民把它镌刻在这所中学的大门顶之上,作为这所学校的校名,如今昭平县黄姚中学成了隶属昭平县管辖的第二所中学,每年为昭平县培养了大量人才。1986年8月28日千家驹应邀回到黄姚中学一次。

欣在雨中(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