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行宫

家乡区县: 九江市玉山县

     2006年5月8日,位于武安山东麓的玉山县冰溪镇殿口村村民,在一场暴雨后清理村中小河的淤泥时,发现一只汉白玉石狮、一对花岗岩石羊和大量的破损青石柱、石础及残青砖断琉璃瓦等古代建材。于是,一些村民想起,当地村民在挖房基、挖菜地时,经常挖到瓷器、铜器、宝剑等古物;在村头村尾的一些权木丛中,经常发现残损的石板、石础、石柱、石马、石麒麟等古石制构件;近30多年来,经常有文物收藏者和古玩贩子来村里收买村民的这些古物拾遗。另外,村中还有一口六角古井和一口八角古井,这两口古井水源很充足,从不干涸,在通自来水之前一直全村人的饮用水。根据这些遗存物,当地村民联想到,殿口很可能就是村中老辈人经常说起的南宋行宫中遗址。文物专家多次到殿口考证,根据这遗存物的规制,殿口村包括两口古井在内的这些古物,都是当年建于此的南宋行宫遗物。
      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金人占领了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高宗赵构逃到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朝廷。赵构担心金兵进一步南侵,为了避免北宋灭亡的悲剧重演,多次招集群臣商议“驻跸之所”(行宫)。这行宫选在何处是好?有人提出,可建在信州(上饶)。赵构派人到上饶勘察,勘察的人回去报告说,信州玉山县武安山下的殿口龙虎天罡。
      殿口形势,为武安山东麓的平坦坡地徐徐下降形成的一片小平原。其南,是武夷山余脉的多重山峰,如虎跃起;其西,有武安山延伸而来的九条山埂,汇合到武安山下的冰溪,有九龙下海之势;其北,临冰溪、仑溪、甘溪三溪汇合处,直眺县城周边开阔地带,遥望三清山,构成半月形环抱地势,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此地,为武夷山脉和怀玉山脉所环抱,又是入闽古驿道的必经之地,闽北山区又有退路,距京杭城州也不远,适合建行宫。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下旨在殿口建行宫,历时10年建成。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玉山人汪应辰中状元,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封玉山开国男,晋上饶侯。随后,玉山人在状元当年于行宫东侧读书草堂处建端明书院。明嘉靖三年(1524年),玉山县在端明书院前建状元牌坊。清乾隆五十七年(1742年),玉山知县丁如玉对端明书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玉山紫湖有一个叫汪公的僧人化缘在行宫西侧建了一座东岳庙。此后,每年的九月十五日,赣、浙、闽、皖等省邻近香客,来庙朝谒膜拜者络绎不绝。庙内摩肩接踵,鼓乐之声,喧动天地,香火旺盛。宋淳熙五年(1194年)十一月,理学家朱熹到玉山讲学时曾到殿口一游,登高远眺,顿觉心旷神怡,即兴挥毫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
     “孤峰斗绝隐天花,更有亭轩万木遮。回首下方风景接,井烟历历绕官衙”。这是清代诗人唐世徵笔下的武安山。连绵起伏的群山,翠连黛接的林海,碧波荡漾的湖水,众多古迹点缀在山林水畔幽篁间。 

无小千(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