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教

家乡区县: 河北省鹿泉市

佛教和道教何时传入获鹿已无从查考,到唐代,这两个教都有了很大势力,寺院、道观遍布全县,著名的寺院有本愿寺,道观有良相观等,由于二教时常发生矛盾,或因朝廷扬此抑彼,寺院和道观又经常发生去僧留道,或去道留僧。尽管如此,二教仍不断发展。现有据可查的寺院仍有韩庄的龙泉(寺)院,该院于金代重修,并于大定二年(1162年)由礼部赐名龙泉院,该院僧众最多时达200余名,其寺旁泉名叫龙泉,其水甘冽,明代已用来冶疗肠胃疾病。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该寺还有几十名僧众,后因日军侵入,僧去寺空。抗日战争胜利后,庙内一片荒凉,“文化大革命”中仅存的大殿又被拆毁。80年代文物考察中,石家庄市文保所所长孙启祥、县地名办公室负责人吴顺元发现明代碑碣、金代石幢群、清代保护林木石碑尚保存完好,还有国内罕见的响碑,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当即向当地公社领导建议,开发泉水和旅游。后经县政府帮助,寺院得到恢复,有僧人闻讯来该院住持。

上寨乡梁庄村西五峰山内风景极佳,早年建有庙宇,不知何年被毁,明成化年间游方经此的临济宗一位高僧发现旧庙遗址与斑驳碑石,鸠工重修,重新建起金壁辉煌的宝泉禅院百明代中叶,香火一直旺盛,以后逐渐衰落,僧人减少,道士占上了风,进而僧人走净,即所谓去僧留道。

获鹿县道教场所主要有莲花山、抱犊寨、十方院(即金阙宫)等。其中抱犊寨被奉为“北岳佐命”、“能避兵水”的洞天“福地”,但由于山高坡陡,上下不便,只有在庙会期间山上的庙宇才香火旺盛一阵,而十方院殿堂宏伟,又座落县城之旁,故至土改前夕,还有道士活动。

除佛、道二教之外,伊斯兰教为回族同胞所信仰,但其人数稀少,县内很长时间没有该教活动场所,直到石家庄发展成商埠,才建一清真寺。石家庄建市后,获鹿县境内的伊斯兰教信徒行礼拜要到石家庄市清真寺去。

县内没有加入宗教组织的群众,旧时多信民间杂神,如门神、灶王、龙王等等。不法分子常利用民间复杂的信仰,组织反动道会门愚弄人民,进行非法活动,如先天道、九宫道、一贯道等,解放后均被取缔。

李梦露(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