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桢,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赴德国研究电机工程。因从事航业而致富。然其经营所得大都投注于佛教事业。旅美期间,曾受张澄基、陈健民等人的影响,对佛教更为笃信。西元1964年,与美国学佛者在纽约市布朗区成立‘美国佛教会’。其夫人居和如亦为虔沈家桢
1970年,沈氏为培训宗教人才及保存珍贵的宗教资料,在纽约长岛石溪纽约大学创设‘世界宗教研究院’(简称IASWR)。又于纽约郊区设立‘世界宗教图书馆’,馆藏七万余册图书及五万余册珍本的微缩影本;目的在促进宗教学术的研究,但特别重视佛教研究的图书收藏。馆外建有菩提精舍,以供远道学者住宿。后又舍纽约普特南郡的地产,提供美国佛教会创建庄严寺。一生宏扬佛法不遗余力。此外,亦曾于台湾新竹创设译经院,从事中文佛经的英译工作。著有《五眼》、《五月花》、《佛学一瞥》、《佛学鸟瞰》、《佛教给我们的启示》等书。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授予沈氏名誉博士学位。
沈家桢居士,浙江绍兴人,一九一三年出生于杭州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其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所以他自幼即受到佛法薰陶,在他八识田中种下了菩提种子。虽然他入学读书时,小学和初中读的都是教会学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信天主。读高中时因罹患严重的支气管炎,不得不休学回绍兴乡间疗养,为此耽误了学业,所以二十一岁才高中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科,一九三七年毕业。
沈家桢自交通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国民政府的资源委员会工作。这时“芦沟桥事变”爆发,中日八年战争开始。中国政府为了充实军事装备,准备长期抗战,资源委员会派遣沈家桢到德国,与另外两位工程师会合,采购一座电器工厂(以制造电话为主)的机械设备。同时,他还担任中国政府与西门子电机公司的交涉代表。
沈家桢于赴德国之前,已经在上海跟居和如女士订婚,他在德国加倍努力工作,希望在一九三九年前将订购的机器运回,完成任务,好早日返国结婚。不意一九三九年八月欧战爆发,德军以闪电战术侵入波兰,柏林气氛紧张,许多大楼顶上架起高射炮,市民实施粮食配给。正在柏林的沈居士,接到中国政府急电,要他自行决定行止。他考虑到采购的机器已经接近完成,但许多机器尚未交运,如果这时离开,可说前功尽弃。因此他决定留下来,完成未竟的任务。在历经许多艰险交运机器后,又冒险把档案资料送到揶威,交给许德纪工程师,然后绕道回国,向资源委员会报告,这时已是一九四〇年的年初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