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馆址几经变更,1961年迁至郑州,新馆于1998年5月1日落成开放,馆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
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安阳、淅川、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达13万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亦被央视《国宝档案》栏目多次报道。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2009年之重新布展前,河南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为《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展览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室内。展示上至史前时代,下至明清的河南历史文物。展览由序厅、“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三代辉煌”(夏商周时期)、“兼容并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世荣华”(隋唐时期)、“余光明媚”(宋金元时期)及观众参与部分组成,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
2009年,河南博物院对原有展览陈列进行升级改造,常设展《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升级为《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四大专题陈列《中原楚系青铜艺术馆》、《河南古代玉器馆》、《明清珍宝馆》、《古代石刻艺术馆》也改进了展陈方式,调整了展品。
华夏古乐团
以动态的方式,复原古代音乐文物、古代服饰、古代乐曲、古代表演,全方位再现历史文化鲜活的背景,使观众真正走入古代文化的氛围,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展馆一层西侧,每个开放日11点和16点各有一场表演,时长20分钟,售票10元,售票处在演奏厅外。古装演员使用古代乐器演奏《诗经》、《霓裳羽衣曲》等古乐,配以讲解,雅俗共赏。
中原国学讲坛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本着弘扬中原文化、传承经典国学的宗旨,该院推出“中原国学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它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学传播平台。
历史教室
以观众参与为特色的历史教室,由科普讲堂、互动活动、文物保护观摩、特别活动四部分组成。通过专家、讲解员以及志愿者的解说,观众能够了解文物知识,还可以亲手参与拼装斗拱、陶器修复、拓印年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馆三层。定期举办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具体安排请咨询工作人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