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故居 黄县路 12 号
老舍先生 1930 年代在青岛居住过 3 年,如今小巷内的院落已经人去楼空,四周寂静,可是站在这里,仍然能感受到作家当年的情怀。在这里,老舍先生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康有为故居 福山支路 5 号
1917 年秋,康有为来到青岛,用十六个字,概括这座海滨城市:“碧海青山,绿树 红瓦,不寒不 暑,可舟可车 。”此时的他 刚经历了政治的失意,在这里找到了知已。1923 年,康有为再次来青岛,购得福山支路五号的 一栋西式小楼 ,取名“天游 园”,作为自 己终老青岛的所在。
梁实秋故居 鱼山路 33 号
梁实秋在青岛 时说:“到处 都是红瓦的楼 房点缀在葱茏 的绿树中间,而且三面临海,形势天成。青岛的天气冬暖夏凉、风光旖旎,而人情尤为淳厚,我们立刻就认定这地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够标准,宜于定居……我是北平人,但从不以北平为理想的地方。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留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萧红、萧军、舒群故居 观象一路 1 号
1934 年,又有两个年轻人来到青岛:萧红和萧军。萧军在一家报社做编辑,而萧红则在这远离家乡的海边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家,他俩日子虽然清贫但生活却很宁静。每到夜晚,两个人就挤在一间小屋里进行文学创作,彼此成为对方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也就是在这一年,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问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