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生卒年不详,字永霸。中山灵寿(今石家庄市灵寿)人,魏将乐羊之后,擅长用兵之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于乐毅。乐毅总领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伐齐,大破齐兵于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独有乐毅率燕军长驱直入,下齐70余城,攻战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尽取齐宝物送至燕,燕昭王大喜,以功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时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信齐田单反间计,以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赵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后老死于赵国。
传说乐毅伐齐时兵囤乐陵境内,发现此地的枣特别甜脆爽口,命士兵从燕国移来千余棵枣树,栽种于此。历经战乱洗劫,所存无几,唯此树仍枝繁叶茂,据传,它正是当年大将军乐毅所栽,故称此树为“乐毅树”。乐陵位于鲁冀两省、四市:德州、滨州、沧州交界处。我省沧州市特产金丝小枣就来自于这个地区。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有记“青州有乐氏枣,肌丰核细,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
赵佗(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赢姓,赵氏,名佗,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秦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爱国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客家”人组织者。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
“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武帝。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汉越一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下诏赞誉赵佗的政绩,封其为南越王。卒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治越近80年。 被毛泽东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开发岭南的第一人。”
赵云(?~299年),字子龙,东汉常山真定(今石家庄郊区东古城)人,三国蜀虎威将军。他为人正直,智勇双全,深受官兵爱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兵败,曹操派麾下精骑追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而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操大军之中。有人禀报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果然,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
又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赵云北山救黄忠拒汉水令敌鬼哭神嚎,赵云之枪于曹军中惹舞梨花遍体纷纷犹如瑞雪飘下。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封赵云为“虎威将军”。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故,蜀汉后主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文昭甄皇后甄宓(182-221年),中山无极(今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三国魏明帝母, 父甄逸,上蔡令,母常山张氏,生于 汉光和五年(182年),三岁失父,九岁喜书,十余岁时,天下动乱,又逢饥馑,甄后劝母亲将谷物赈济亲族 邻里,广施恩惠,举家称善。汉献帝建安年间,袁绍之子袁熙聘 娶甄后为妻。及曹操平定冀州,攻破邺(今 河北临漳县西),因早有传说南有二乔北有甄宓,曹丕垂涎甄美色日久,遂纳为夫人。生曹睿及东乡公主。史传甄夫人每天都见到一条口含赤珠的绿蛇,绿蛇以盘卷的姿态向她传授髻的各种梳法,因此甄皇后的发髻每日一换,引领时风,发式称为灵蛇髻。甄宓不但貌美且才华横溢有《塘上行》传于世: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
就因这首诗哀怨凄婉之声惹怒曹丕,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魏明帝曹睿即 位, 谥文昭 皇后,别立寝庙,以中山魏昌(今无极)安城乡千户追封甄逸,谥敬侯。
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石家庄市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任并州刺史。他忠于晋王朝,长期坚守并州,经常枕戈待旦,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感情笃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都有着建功立业,成为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一次半夜,祖逖听到鸡叫,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这是老天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刘琨善吹胡笳。曾有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修书请求援军。一面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下令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他们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骚动。半夜时分,再次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刘琨同时还是个文学家。在西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代著名诗人,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亦为中山(今石家庄市无极)人,(772-842年)字梦得,汉族。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观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年72卒,赠户尚书。其重要著作有《天论》三篇, 其诗今存800 余首,其文以《陋室铭》最著名,
魏徵(征) (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巨鹿下曲阳(今石家庄市晋县)人,唐初政治家。
少时丧父, 家贫,但胸有大志,喜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 密的瓦岗军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 舍人。窦建德死后,他为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他曾对太宗说: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他还常劝太宗以隋朝的灭亡为戒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 以检”,“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等。贞观三年( 629年),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又受诏监修梁、陈、齐、周、隋史,编《群书治要》,书成,进官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徵死后,唐太宗思念不已,叹息说:“为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