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赵镈县东部析置为县,为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苍山暴动”而得名。
夏代王杼在位五年(公元前2053年),封曲烈为鄫,有向(今向城)、次室(今兰陵)诸邑。
公元前567年,鄫国为莒国所灭,后莒国被鲁国灭,鄫地为鲁国所辖,鲁国设有向、次室、鄫(今车辋)诸邑。
公元前487年兰陵为吴国属地。
公元前468年兰陵为越国属地。
公元前261年楚国占领兰陵,为控制其北疆,置兰陵县。直至公元前221年,县境分属兰陵、襄贲2县。
秦统一后,县境分属东海郡之缯、兰陵、襄贲3县。
西汉时属徐州东海郡之缯县、兰陵、襄贲3县。
东汉时属琅琊国之缯县及东海郡之兰陵、襄贲县。
三国时东海郡之兰陵、襄贲、缯3县。
公元前291年兰陵郡从东海郡中析置,苍山县境分属兰陵郡之兰陵县、琅琊国之缯县、东海郡之襄贲县。
南朝刘宋时,苍山县境分属琅琊郡之即丘县、费县和东海郡之襄贲县。
北魏时,分属兰陵郡之兰陵县、琅琊郡之即丘县、郯郡之郯县。
隋时,分属临沂县、兰陵县。
唐初,分属临沂、兰陵、缯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县境分属河南道沂州之临沂县、丞县。
宋代属京东东路临沂县、丞县。
金时属山东东路临沂县、山东西路邳州兰陵县。
元代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峄州和沂州临沂县。
明清两代分属沂州府兰山县、费县、郯城县。
民国二年府制取消,复设临沂县,县境分属临沂县六、七、八区,郯城县四、五区,费县二、七区。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大炉村人万春圃等于1937年11月10日,在尚岩乡沟西村召开有临沂县、郯城县、费县、峄县(以下简称"临郯费峄")4县代表参加的抗日联席会议,协商成立临郯费峄4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
1939年2月临郯费峄4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在车辋召开会议进行改组,改称临郯费峄4县边区联合办事处。
1940年3月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庄坞成立。
1941年3月28日临郯费峄4县边联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万村召开,成立临郯费峄4县边区政府,简称"边联县"。
1943年春天中共鲁南区委决定建立兰陵办事处,次年3月改称兰陵县。
1944年春,边联县改称赵镈县。
1945年10月兰陵县撤销,其部分辖区归属赵镈县。
1945年底,苍山县境只赵镈县1个建制。
1947年春,将赵镈县东半部析出置县,为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苍山暴动",取名苍山县。
1948年重建兰陵县。
1950年5月11日撤销赵镈县,其辖区大部分并入苍山县。
1953年撤销兰陵县,其辖区部分并入苍山县。
2014年1月21日,苍山县改名兰陵县,行政区划不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