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美国,文化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高达25%,意大利为25%,英国接近20%,而在中国却不到3%。可见,在我们国家,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寻找文化复兴的突破口,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是一部文化史。经济发展是根,文化发展是魂,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作支撑,商丘的振兴也离不开商丘文化的振兴,眼下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商丘文化复兴的突破口。而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商丘,有着全国乃至世界无法比拟的“闪光点”。下面,我不妨先了解一下商族的历史,从而探寻商丘文化的精华。
美妙的“玄鸟生商”
自古以来,商丘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奔腾东去的黄河,给这里留下一望无际的黄土平原,也留下一串串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
在远古的黄河之滨,中原的天空是那样的蔚蓝,阳光是那样的明媚,一只“玄鸟”唱着歌儿从空中飞来,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们一个个对它顶礼膜拜。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即是阏伯,就是传说中的商之始祖。《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是“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史记·殷本纪》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子氏。”契是商族自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所祭祀的最早的男性直系祖先。从契开始,商族人才有了以父子相承为主的惯例,从此才真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另外,“玄鸟生商”的故事,从屈原《楚辞·天问》中也可得到佐证:“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至贻,女何嘉?”《列女传》曰:“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也,当尧之时,与其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以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于亳。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其后世世居亳。’至汤兴为天子,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诗》曰:‘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之谓也。”简狄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因其生下商人男姓祖先契而名垂青史。
关于商人的祖先契是其母吞燕卵而生,《诗经·商颂·玄鸟》有曰:“春分玄鸟降,简狄配高辛氏,帝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楚辞·离骚》王逸注曰:“玄鸟,燕也。”春分时节,燕子筑巢生子,商人以为燕子来临便是繁殖的好日子,于是,在燕子来临的仲春之时,夫妻双双赴郊外旷野之地,举行求子祭祀活动,这个时期所孕之子,谓之“玄鸟所生”。
地下出土文物,也证实了“从鸟降生,是夷人传说的特点。”(郭沫若主编《中国通史》)商族的祖先为东夷人,而东夷人的祖先为少昊氏。少昊族以鸟为图腾,是由几个胞族组成的部落。其中第一胞族中的五个氏族,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劳)、青鸟、丹鸟为图腾,其中玄鸟为商族人的图腾。古文学家胡厚宣从殷墟卜辞中,找到祭祀商高祖王亥的“亥”字,形体从亥从鸟从隹,隹也是鸟形,这便是商族以鸟为图腾的确证。晚商青铜器《玄妇罍》其铭文有“玄鸟妇”三字合文,这更是表明商族祖先以鸟为图腾的佐证。
商之始祖契与禹是同一时代的人。《史记·殷本纪》中说:“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契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其氏族为商族。夏朝建立之后,商族是夏的直属。商族随着势力的强大,便逐渐产生问鼎之心,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夏,暗中却在夏的周边发展势力。就这样,商丘,好似一棵嫩芽,钻出了地面。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世纪初,黄帝的孙子颛顼(史学家也称高阳氏)就建都于商丘。据《晋水·地理志》上记载:“颛顼自穷桑(今山东曲阜北)而徙邑商丘。”黄帝的曾孙高辛氏,就是今人所称的帝喾,也是今商丘市的东南――亳(今虞城县所属的谷熟镇境内)建都。《尚书正义》载:“契父帝喾居亳。”至商汤时,仍以亳为都城。《史记·殷本纪》载:汤始居亳。《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之上的子姓氏族(商族)的聚居地。”契时,商族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段,距阶级分化和商朝的建立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在夏朝统治时期,刚刚兴起的商族仅仅是夏朝在东方的一个附庸。从契至汤的14世中,虽然商族人在黄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上频频迁徙达八次之多,但每次迁徙后都又回到了商丘。由此可见,商族由契至汤的14世都是以商丘为根据地,不断向外拓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公元前16世纪,商汤建都南亳(今商丘虞城境内),这里从此成为商朝的国都。从商朝至今近4000年的悠悠岁月,商丘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灿烂与辉煌。
灿烂的“商丘文化”
中国五千年历史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商丘这个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中国历史上许多灿若星辰的名字,都和商丘这块土地有关。
燧人氏最早在商丘这块土地上开始了人工取火,创造了火的文明;炎帝在这里创造了农耕文明;阏伯之孙相土和六世孙王亥在这里最早驯服了马、牛,并最早开始商品交换;庄子在这块土地上,驰骋着他恣意狂放的想象;花木兰在这里“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肥沃的土壤必然生长出参天大树,商丘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使这片土地孕育和涌现出了众多在中国历史上彪炳史册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
“火神”――阏伯。阏伯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燕卵而生,史载阏伯与其弟实沈不和,常动干戈。帝喾无可奈何,只好将两兄弟分开,将阏伯封于商丘为“火正”(专门看护火种的官),封号曰“商”,差实沈到大夏,使兄弟终不得见。阏伯死后被称为商星,实沈死后被称为参星。在星宿中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阏伯在他的封地――“商”做火正,忠心耿耿,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爱戴,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尊他为“火神”。阏伯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
酿酒第一人――杜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时曹操东临沧海发出的感慨一直流传至今。“杜康”既是酒的代名词,也是酒的发明者,而商丘正是杜康发明酒的地方。据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记载:杜康是夏王相的儿子,因遭寒浞追捕,逃到河南省虞城县依附有虞氏,当了“庖正”。传说有一天,杜康把没有吃完的饭存在桑树洞里,多日之后,经过自然发酵,酿出了气味芬芳的酒。
汉字创造者――仓颉。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是仓颉所创造的。如今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多种电脑汉字输入法中,就有一种名为“仓颉汉字输入法”。作为“中华文字鼻祖”,几千年来,仓颉不但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于商丘市虞城县王集乡的仓颉墓,迎来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仓颉为黄帝的史官,为了记载史事,传递信息,黄帝命他造文字。仓颉首先发明了象形文字,后来因象形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他又发明了会意字、形声字等,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对仓颉发明和推广文字的功劳非常看重,仓颉死后,他命人将其悬棺而葬之。如今的仓颉墓前,枝叶繁茂的古柏掩映着一座大殿,殿门两旁的木柱上有一副对联:“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