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革命老区。涟水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无数仁人志士 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流尽了鲜血。著名的“抗日第一枪”、“高 杨战役"、“涟水保卫战”在这里打响。②历史名城。涟水历史悠久,建城的历史亦久远,涟水城文化底蕴深厚,城内古建筑和名胜古迹甚多,如妙通塔、状元桥、米芾洗墨池等。199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对县城进行全面改造,现在的涟水已逐步变成一座街 道宽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③生态大县。涟水一向重视生态建设,素有“绿肥之乡”和“白鹭乐园”之称。绿化 造林工作多次获得国家表彰,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生态大县。④ 教育之乡。涟水自古以来就名人雅士迭出,素有“安东出才子” 之美誉。特别是近年来,涟水已形成高、普、职、成、幼“五大联 动”发展的教育体系,正在向江苏一流的教育强县迈进。⑤投资热土。涟水投资优势明显,表现在交通、资源、市场、政策、服务 等诸多方面,现已引来众多项目和客商,源通帽业、惠泰木业、金轮集团、今世缘食品等大项目正争相抢滩县工业园区。
涟水模式:三级创业平台 苏北农户通常习惯守着田地,小富即安,后来又大批外出打工,富裕有限。传统农业区如何奔小康?涟水县领导分析认为,县情的主要问题是基层不富。面对现状,他们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提出了“县有工业园、镇有集中区、村有创业点”的基层致富新思路。
涟水县改变过去对扶贫资金“天女散花”的做法,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各乡镇,由县里投资,送每村一栋标准厂房,所有权国有、乡镇得税金、村里收租金、农民得薪金,形成多赢。
创业点星罗棋布,有人担心这是不是在走苏南的老路?淮安市委常委、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解释道,这一思路完全不同于“村村冒烟、户户点火”模式,我们绝不上污染项目。涟水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侧重在乡村搞大企业的配套产品,尤其是面广量大的手工业,有些村级创业点就布在老百姓家里,不需单独占地。这种就近就业创业,优化了农民的就业结构。
条件较好的乡镇,所办工业集中区体现了高起点,产值迈向10亿元。在余圩乡余何村,本地青年陆海波和上海老板租用闲置校舍办鞋厂,用工近200人,周边还有数百农户为该公司加工鞋子上的珠绣,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外出打工潮中,大量走不出去的农村留守人员,不被社会重视。各村办起创业点后,他们离土不离乡,做工赚钱方便了。龙兴中心村新办的包装彩印公司,村嫂们白天上班,晚上顾家。老板告诉记者,这样的厂办在城里不赚钱,办在村里却有赚头。因为不用盖宿舍、办食堂,水电等费用也节省不少。
“涟水模式”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让基层尝到了甜头。去年,乡镇的财政收入增长了67%。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同比增长21.6%。
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新招?李卫平书记介绍道,涟水的目标是让群众“走得好路、喝得好水;学得到艺、赚得到钱;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做得了主、享得了乐;住得上楼、上得了网”。据此,整村推进改造,目前在建的农民规划居住点(村)100多个。王嘴村365户人家,原分散居住成37个庄子,非常杂乱,经多年规划建设,80%的人家搬入整齐的中心村,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