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山寺庙 ,不但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其建筑结构、建造风格也各具特色,许多地方采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各处大殿主要为砖木结构,传统小青瓦,殿内主要承重的柱子为石柱,直径多在0.6米以上,高达12——13米,整石开凿、柱上凿有孔洞,与大殿内的木制平梁、串梁相穿,细腻坚硬,虽愈百年沧桑,全无风化痕迹。各殿内均只有中柱4根,檐柱2根,重力均匀,空间明亮。
梁架结构中普遍采用抬梁式和穿逗式相结合。檐下有的采用装饰拱,有的采用挡风板,普遍使用望柱、吊柱、雀替,手法灵活多变,情调各殊。寺庙主要建筑均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在左右两侧,用[形与]形回廓将前后建筑连系为一体,回廓各间装有直提花窗,可向外眺望,具有园林特色。
各殿建筑檐角外转高翘,使翼角椽下和正身部分平行排列,在子角梁头两侧各托木1条,斜钉在挑檐檩上,成为平行椽来支托构件,美观大方。另外,真佛山寺庙选址得天独厚,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中国的宗教寺庙建筑历来极其相地,真佛山一带群山起伏,植被茂盛,寺庙漂渺云烟,高踞山顶,山下秀色尽收眼底,既“地偏为胜”,使人似摆脱“凡间尘世”进入“净土世界”。从山门到大雄宝殿的整个空间序列中,空间不断变化,对称、和谐、高大的寺庙建筑在周围苍松翠柏映衬下形成“一体空间”,造成庄重幽遂、阴森神秘的气氛。 真佛山庙群伴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饱经沧桑,几度劫难,今天得以保留下来,成为风景名胜,香火日盛,不能不谓幸事。它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及宗教、民俗发展的历史,都颇具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