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婺源简介

家乡区县: 江西省广丰县

建制沿革编辑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嬴政帝下诏设三十郡,县域东北部属鄣郡,西南部属九江郡。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农历正月初八日,置婺源县,县治设清华,隶歙州。

901(天复元年),县治由清华迁至弦高(今紫阳镇)。

1855(咸丰五年)至1864(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先后20余次攻入县境,12次占领县城。

1934(民国二十三年)年9月4日,国民政府决定,婺源划隶江西,隶属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1947(民国三十六年)年8月

婺源油菜花(8张)

16日,婺源划回安徽,隶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进入县城,宣告婺源县解放,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

2行政区划编辑

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

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复归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又划隶江西省。现属江西省上饶市。

1984年,设置清华镇建制(赣府厅字[1984]357号)。1985年4月18日,设立珍珠山、武口、晓林、凤洲乡(赣府厅字[1985]230号)。

1993年,撤销秋口乡、江湾乡、赋春乡、中云乡,设立秋口镇、江湾镇、赋春镇、中云镇(赣民字[1993]34号批复)。

1994年11月25日,撤销许村乡、镇头乡、大畈乡、思口乡,设立许村镇、镇头镇、大畈镇、思口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

1997年8月18日,撤销太白乡,设立太白镇(赣民字[1997]175号批复)。至此,婺源县辖11个镇、16个乡:紫阳镇、清华镇、大畈镇、江湾镇、思口镇、秋口镇、赋春镇、镇头镇、中云镇、许村镇、太白镇、沱川乡、段莘乡、古坦乡、浙源乡、溪头乡、鄣头乡、甲路乡、晓鳙乡、武口乡、潋溪乡、龙山乡、高砂乡、珍珠山乡、晓林乡、梅林乡、凤洲乡。

1999年5月31日,撤销武口乡,并将梅林乡的上梅洲村委会、潋溪乡的东岭坞村委会划归紫阳镇(赣民字[1999]125号批复)。

2001年12月3日,撤销潋溪乡,西坑村委会划归紫阳镇;杨溪、善坑村委会划归梅林乡;撤销晓林乡,划归中云镇;撤销晓鳙乡,划归江湾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复)。

2003年8月19日,鄣山乡更名为大鄣山乡(赣民字[2003]190号批复)。

2003年9月28日,撤销高砂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赣民字[2003]252号批复)。

2003年10月21日,撤销梅林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撤销大畈镇,成建制划归江湾镇管辖(赣民字[2003]273号批复)。2003年底,婺源县总人口33.5万人。

2005年3月17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婺源县撤并乡镇的批复》(赣民字[2005]26号):同意撤销婺源县龙山乡,成建制划归中云镇管辖;撤销凤洲乡,成建制划归许村镇管辖(赣民字[2005]26号批复)。

2006年1月20日,撤销甲路乡,成建制划归赋春镇管辖;撤销古坦乡,成建制划归大鄣山乡管辖(赣民字[2006]5号批复)。

2007年,设立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2008年,设立蚺城街道办事处。[1]

3人口概述编辑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如下:

常住人口总数

2010年11月1日零时,婺源县常住人口总数为33402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省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66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7360人,增长2.25%,平均每年增加73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22%。

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婺源县共有家庭户93152户,家庭户人口为324555人,占总人口的97.17%,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5人减少了0.27人。

深爱是罪 °(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