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亭猪蹄是山东青岛流亭镇的汉族传统名菜。此菜色泽鲜亮、味道鲜美、清爽不腻、咸淡适中,肉质软硬适度、组织紧密有弹性、无任何防腐添加剂,堪称绿色食品。
创始及成名于清咸丰年间(约1855年前后),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经第二代传承人周中典对制作技艺和配方调料进一步研究提高及世代相传,成为青岛流亭的地域性品牌。
流亭猪蹄色泽鲜亮、味道鲜美、清爽不腻、咸淡适中,肉质软硬适度、组织紧密有弹性、无任何防腐添加剂,堪称绿色食品,多次荣获区、市、省、国家级奖励,先后被评为青岛十大特色小吃、青岛市著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小吃、中华名小吃等,新闻媒体亦频繁予以报道。
菜品起源
据民国七年(1918年)版《周氏族谱》记载及后人口述,流亭猪蹄创始及成名于清咸丰年间(约1855年前后),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经第二代传承人周中典对制作技艺和配方调料进一步研究提高及世代相传,成为青岛流亭的地域性品牌。据记载,民国初期,逊清的宫廷大员避居青岛,对岛城名吃、特
流亭猪蹄
别是流亭猪蹄格外偏爱;民国四十四年(1935年),主政青岛的沈鸿烈市长批准重修流亭古观音寺,约同韩复榘、吴佩孚、史景洲、杜月笙等朝野大员和乡贤士绅一百多人为修庙发起人聚集于此,一时间流亭群英荟萃,流亭猪蹄亦成为这些达官贵人的盘中美味,自此名声尤振。
周氏第十六世周方绪,用猪肉的副产品猪头、猪蹄、内脏等,烹煮酱炸,酱制出的猪蹄等肉食品色香味俱佳,一时供不应求。周方绪的儿子周可祥继续经营流亭猪蹄,可祥生一子,名应林,因四位伯父均无子嗣,五支的家财均由其继承,周应林遂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经营上,并自养生猪,设屠宰场,更新饭馆设施;
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形成了小而全的猪蹄及肉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正式定名复盛饭庄,初为酒馆作坊式;到了周应林的儿子周中典经营流亭猪蹄时,适逢多事之秋。1914年日本军队驻扎流亭,与白沙河河南的德军交战,流亭猪蹄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其制作技艺仍传续不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