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鱼丸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潮汕鱼丸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小食,是将海鱼除头去骨,鱼肉拍打搅烂,加上佐料制成丸状而成。鱼丸可做汤和烧菜,尤其以鸡汤煮成的鱼丸最为美味,鱼丸不仅弹牙爽脆,汤还鲜美浓香,此菜很投潮汕人以汤为重的口味。汤味鲜美,生菜脆爽,鱼丸筋道,在潮式菜系中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⒈ 鱼肉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

⒉ 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潮汕鱼丸

⒊ 鱼肉中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健美的功效。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喜鱼,每餐无鱼则食而无味。偏楚平王残暴成性,若不慎梗了鱼剌鱼骨,便会杀了做菜厨师。一日,有新厨师深感伴君如虎,自己迟早难逃一劫。越想越气愤,就用刀背狠狠剁鱼以泄愤。岂知这一剁,竟使鱼肉与鱼骨分离。他灵机一动,将鱼肉剁成肉泥,再搓成丸子给楚平王吃。楚平王竟赞不绝口。从此,做鱼丸的食法就保留了下来,并随着楚平王南迁传至潮州。民间将制作方法依法类推,做出猪肉丸和牛肉丸。这三种肉丸再加上鱼皮饺,就是民间俗称的“潮州四宝”。

 

据史籍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清廷将福建省云霄县、诏安县与广东省饶平县隆、深二澳,合置南澳厅(见《清史稿》福建篇)。

潮汕鱼丸

南澳厅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县令)黄静宁每餐必鱼,但不能有鱼刺,如有鱼刺则将厨师充军罚做苦役。潮州南澳一带有股海盗登陆扰民,官府派兵进剿,不少百姓逃乱。厨师刘山海遂荒不择路地来到福建诏安南诏(县城所在地),经人推荐入黄静宁家做厨师。不久,他得知黄静宁喜食鱼畏鱼刺罚厨师的怪癖,本想辞职不干,但返乡盘缠无着。此时,黄静宁命他制作鱼膳招待漳州知府。迫于无奈,他狠狠用厨刀砸鱼。砸着砸着,他惊奇地发现鱼刺鱼骨竟自动脱落,鱼肉成为鱼茸。正在此时,客厅传来催菜声,刘山海急中行智,顺手将鱼茸捏成丸子,不假思索地投入汤锅中。不一会,一颗颗色泽洁白、柔软晶莹、清脆鲜嫩的鱼丸浮于汤面上。把它舀入碗中,端到黄静宁面前。黄静宁一尝,极为称赞,说这是“绝世珍馔”,赏银五两。从此,这一做法渐渐传入各饮食摊档、酒楼饭馆,称之为“氽鱼丸”,即鱼丸。鱼丸是诏安及潮州地区的传统食品,鱼丸汤是美味小吃。潮州鱼丸丸体小而结实,以脆见长,诏安鱼丸体大包馅以鲜为上,漳州鱼丸集二者之优,体形适中,既脆又鲜。福建闽南乡语,“鱼”与“余”同音,“丸”同“圆”音谐,象征年年有余,合家团圆,鱼丸也就成了人们过年必备的席上之珍。

faker(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