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萝卜会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活动,也叫清溪庵庙会, 清溪庵俗称下村庙,位于现今的山东青岛台东道口路,始建于元代,属道教庙宇,原称玉皇庙。庙内供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关帝圣君神像,归崂山太清宫管辖。建庙时,因庙前有清清的河水流过而得名。 过去,这里出产的萝卜又脆又大,民间有“正月初九吃萝卜不牙疼,可防百病”的说法,又有旧俗立春吃萝卜,称咬春,因而萝卜就成了庙会上的主要商品。逢庙会日,人们来这里卖萝卜、买萝卜、吃萝卜,久而久之,清溪庵庙会就被人们称为“萝卜会”。“清溪庵”因地势低狭,年久失修,在青岛建置初期庙宇被毁,但萝卜会却一直延续下来。 届时沿途彩灯高悬,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等各种杂耍争相献艺。来自青岛各地的摊贩云集,人流如潮,各种土特产品、日用百货、民间工艺品、风味小吃,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青红萝卜,遍布大街小巷。近年来,又举行了现场雕刻比赛和萝卜艺术雕刻展览会。
如今的萝卜会,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会期7天。会上商家云集,人流如潮,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每年都有4000多个摊点,与会人员达百万人次。 围绕萝卜做文章是萝卜会的一大特色,商业部门和各地商贩调运来大批品种不同的萝卜,仅1994年一届即售出各种萝卜9万公[1] 斤。 由文化部门组织的集食品、艺术于一体的萝卜艺术雕刻大赛,得到了各大宾馆、饭店的响应(因为食品雕刻已成为高雅宴会的象征),海天大酒店、黄海饭店、华天大酒店等星级宾馆每年都派出特级厨师和雕刻高手参加比赛。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萝卜,在他们的刻刀下,转眼间变成“百鸟朝凤”、“二龙戏珠”、“雄鹰展翅”以及四季花卉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令围观群众赞叹不已。 另外,由百名民间艺术工作者参加的剪纸、编织、布贴画、纸贴画等现场表演比赛,同样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 在萝卜会上,富有汉族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市场、观赏类商品市场格外受人青睐。字画、盆景、奇石、雕塑、花鸟虫鱼、民间玩具、各类编织品、旅游纪念品摊点前都聚集者大批顾客,书画市场在这里也显得生气勃勃。 近几年的萝卜会,届届有突破,年年有创新,已成为青岛春节后第一个有影响的汉族民间节日盛会。
威风锣鼓,民间叫卖,大地回春,福虎迎新。从2010年2月2日(腊月十九),2010年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又要敞开大门,用一首欢乐和谐的“报春调”,为美丽岛城奏响春日序曲。
时光悄然而逝,转眼间,萝卜会·元宵山会已经陪伴了岛城市民19个年头。据组委会的统计,每年来萝卜会上找乐的游客大约有70多万。您说,春节期间不来逛逛这萝卜会,怎么体味那浓稠得化不开的年味儿呢?
“年年逛萝卜会,年年几相同”,萝卜会内容千篇一律,组办形式缺少新意是岛城市民的同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10年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为宗旨,全新的模式,亮点纷呈的活动,将在青岛文化街与天幕城鲜亮登场。
那么2010年的萝卜元宵山会与往年相比又会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呢?让我先带您“神游”一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