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青岛海云庵

家乡区县: 青岛市城阳区

海云庵又称大士庵,坐落在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海云庵在县西南九十里。”海云庵是崂山神清宫的下院,属地方性会首庙宇。

海云庵又名大土庵,始建于明朝,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文革时遭破坏。1982年十二月该庵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
海云庵
海云庵(3张)
保护单位。为弘扬民族文化,四方区人民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将海云庵由原来的1112平方米扩建为现在的1620平方米。于1990年7月动工,1991年9月竣工,1994年9月正式成为宗教活动场所。
海云庵是四方民俗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为青岛著名的明代建筑,占地800平方米。一进院落,外以灰垣相围,内有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和钟楼、鼓楼。庵内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枝繁叶茂,环境十分清静。庵内大殿供奉观音大士,左右配殿分别供奉龙王、关公、比干、老君、鲁班等。1923年重修时,增建钟、鼓楼各一座,近年又在庵前辟建广场,是青岛市区唯一一座开展宗教活动的道教庙庵。海云庵自建成以来,香火一直旺盛,尤其每年正月十六庙会期间,四乡八邻赶庙进香,热闹非常。庙会上尤以乡亲们用山楂、红枣、山药、桔子制作的各式糖球为最多,遂逐渐形成了以糖球为特色的传统庙会,人称"海云庵糖球会"。

兴建海云庵,与当时青岛市地区渔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那时这一带只有东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庄和湖岛村,人们以下海捕鱼和耕种农田为生,建庙是为祈求神灵,保佑平安与丰收。
海云庵初建时北庙屋3间为正殿,称“大士庵”,供奉观世音
海云庵
海云庵(4张)
菩萨铜像(当地民众称“老姆”);南庙屋2间,称“关帝庙”,供奉关羽、周仓、关平神像。自此,海雾像云一样经常飘落在庙屋上空和附近。人们根据“海为鱼天地,云是鹤故乡”的诗句,给这座庙起名为“海云庵”。海云庵建成后,香火兴旺,有众多的善男信女进庙烧香磕头,祈福求子。庙外海云街上,买卖逐渐兴隆,其盛况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1923年,有王涨诚等人2次化缘集资,分别于1924年和1926年对海云庵进行了两次大修。在翻修过程中还将先后两次化缘中金额在1块银元以上者的姓名分别刻在两块石碑上,对立于正殿平台的两侧。一块石碑正面刻“缘福善庆”,背面刻“百世流芳”;另一块石碑正面刻“万善同归”,背面刻“永垂不朽”。石碑的正反两面共刻有722个民众姓名和7个工厂单位,化缘捐款共计1002块银元。

疯和尚(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