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葛牌花鼓戏,民间通称花鼓子。清光绪三年,湖北遭受大水灾,大批灾民逃难来到秦岭北麓一带,带来了郧阳流行的花鼓戏。根落葛牌后经过方言整合改造,吸收本土民歌小调,最终形成了葛牌花鼓戏风格,它有别于商洛花鼓,其曲调流畅、优美,又多了份秦人的敦厚和豪爽。生动活泼,民间色彩浓厚。地方性语言幽默。《槐荫媒》描述的事董永求学途中,遇到七仙女,以槐树为媒,结拜成亲的故事 。
还有灞源《酒歌》以及焦岱马家打草鞋等多个非遗项目。据统计,蓝田县文化馆几年来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305条,确定保护项目118项,其中:民间文学19项;民间美术22项目;民间音乐8项;民间舞蹈12项;民间戏曲13项;民间杂技7项;民间手工技艺16项;人生礼俗4项;岁时节令6项;民间信仰11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