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剪纸受扬州剪纸的影响,具有南方中部剪纸的特点:小巧玲珑,柔美工整。清末民初,剪纸大致有两项用途:其一是喜庆节日剪贴窗花、祈祥纳福;平时较为常见的图案有:牡丹比富贵,龙凤比呈祥,鸳鸯荷花,连年有余,恭喜发财等;其二是做刺绣稿子,农村妇女用事先备好的花样底稿放在面料上绣花。一般以花鸟、十二生肖题材较多,最常见的有福寿绵长、双凤朝阳等。盐都剪纸流传广泛,盐城地区至今还流传着《剪纸歌》:“小白纸,方正正……小纸落在我手里,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龙,能铰凤,能铰猴子满山蹦;能铰山、能铰水,能铰万物美又美;猪八戒、孙悟空,陪着唐僧去取经;秦香莲、穆桂英、诸葛亮来借东风……。”《剪纸歌》的内容为剪纸艺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盐都民间剪纸以义丰镇和北龙港镇为代表。义丰镇的剪纸艺人印大兰(女)12岁随母学艺,几十年从未间断。她的剪纸作品取材于实际生活,以动物、鱼虾、花鸟为题材,其作品线条流畅、图样抽象、构图奇特、方圆并举,具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完美性和独特性。她的代表作品《龙凤呈祥》在1995年10月25日中国文化报上刊登,同年12月,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采访了她。1999年被市评为“十大民间艺术家”。北龙港镇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是民间老艺人王柏林,他潜心研究剪纸艺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剪纸模式,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不断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采用剪刻结合、阴阳结合、剪贴套色结合和剪染结合等多种方法,使剪刻作品既有传统风格,又有时代气息,具备了取材广泛、内容新颖、画面丰满、小巧玲珑、线条柔美、色彩鲜艳的特色。2003年喜庆中共十六大期间,在盐城文化馆举办了“北龙港镇庆祝‘十六大’剪纸作品展”,展出剪纸作品300多幅,区博物馆收藏了北龙港多种剪纸精品,专门开设了“北龙港民间剪纸艺术展馆”,供人们参观欣赏。同年,北龙港小学组织教师自编剪纸课程教材,三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册,在校内开设剪纸课。每年有数千幅剪纸新作品问世。2004年,北龙港小学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剪纸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该镇剪纸能手逾百名,年龄最大的近80岁,最小的6岁。2005年7月,在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才艺大赛暨全国第一届推新人大赛江苏赛区民间艺术比赛中,王超、单芸(女)等16位青少年的剪纸作品获得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文联等8个部门颁发的“十佳”奖。同年9月初,北龙港师生30多幅剪纸作品被美国一位企业家收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