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1910~1985年),丹阳访仙人,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幼时因其父在金坛做生意,移居金坛。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因家贫而辍学,替父佐理店铺。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演算数学题。民国17年,患伤寒病致左腿残废。病愈后,任县立初级中学补习班教员,仍继续钻研数学。其间,他撰写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六次方程简式之研究》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民国19年春,又在该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论文,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耒教授的高度重视。民国20年8月,受聘为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此后他工学兼顾,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三国语言。民国23年至25年,三年内发表论文21篇,其中5篇发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国权威性的杂志上。民国21年被提拔为清华大学讲师。
民国25年被荐送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留英两年间,他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歌德巴赫问题”撰成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法、德、印度等国的刊物上。他还彻底解决了19世纪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
民国27年,华罗庚学成回国,就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资源委员会委员。民国31年完成巨著《堆垒素数论》。民国35年4月,应邀考察苏联科学研究的教育情况,撰写了《访苏三月记》。10月,他应爱因斯坦的邀请,赴美国在普林斯顿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数论课。又开展对“矩阵几何”、“自型函数”、“多复变函数论”、“空间扩张”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重要成果。翌年春,他受聘为美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全家移居美国。
1950年1月,华罗庚冲破重重阻挠,携家人回归祖国。归途中,他写了《致中国全体留学生的公开信》,信间,吐出“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的心声。希望在美国的留学生能回国服务。归国后,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7月起,先后负责筹建数学、基本理论数学、数学逻辑、力学、数学物理、应用数学、计算及计算机8个研究所(室),担任数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副主任。1953年,相继出版《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元哲合著)等重要论著。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他的《多个复变数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荣获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1958年,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数学系主任。
1960年起,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以及处理生产组织和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率领推广“双法”小分队到全国20多个省、市讲学、指导运用。1964年3月18日,毛泽东*致信称赞他“壮志凌云,可嘉可贺”。
1978年3月,他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法国南锡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1980年后,他先后应邀访问英、美、法、德、日、荷兰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所经之处均作讲学,广泛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华裔知识分子进行科学技术合作。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1983~1984年先后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120年来第一位中国籍院士、伊利诺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和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还当选为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主同盟中央副*、全国政协副*。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撰写论文200篇,专著10部,科普著作10部,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华罗庚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985年6月3日应邀访问日本,是月12日在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75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