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名人之王星拱

家乡区县: 安徽省怀宁县

王星拱(1888--1949.10.8),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字抚五,安徽怀宁人。

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1925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1929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后又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后因得罪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1945年7月,王星拱调任中山大学校长。1948年3月,他辞职回到安庆。其间,国民党当局屡次催逼他飞赴台湾,他都不予理睬。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在上海病逝,终年61岁。在上海的300多名武大校友不约而同地聚会哀悼;陈毅市长送来了一幅挽联,上书:“一代完人。”遗体后被运回老家,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他既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又是一位哲学家。
自然科学方面

作为自然科学家,他有着自发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作为哲学家,他又深受第二代实证主义代表人物马赫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之争”中,站在“科学派”一边,反对“玄学派”,同时也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相对立。
哲学方面

他在哲学上否认宇宙间有超自然主宰力量,但认为外部物质世界与主观的“精神的我”不痛分开(《科学概论》)。认为科学的构造应以宇宙现象中的因果律为基础,但又认为因果关系只能凭直觉获得。肯定一切事物可知,人的认识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演进过程,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等问题。著作有《科学概论》、《科学与人生观》、《什么是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等。


李亚倩(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