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文化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惠东的主要语言是客家语,另外还有福佬话、惠州话、占米话和军话惠东大道 等汉方言。[15] 惠东客家语 惠东客家语大多属客家语粤台片新惠小片,与新惠小片代表语惠阳话几乎完全一致。除新惠小片外,惠东部分地区亦流行从揭西县等地传入的客家语,与新惠小片差别较大,使用者也同时通晓新惠小片客家语。其中北部山区的高潭镇、宝口镇、安墩镇、白盆珠镇、多祝镇99.9%讲客家语,可以视为纯客家语区;沿江片的白花镇90%讲客家语,梁化镇、大岭镇有80%讲客家语,平山街道60%讲客家语;吉隆镇80%讲客家语,稔山镇、巽寮镇60%讲客家语。尽管惠东客家人只占85%,低于许多纯客家地区,但是惠东客家语却是本地的强势语言和通用语言。 惠东福佬话 惠东福佬话属闽语闽南次方言,其中有一部分靠近汕尾的地区说海丰话(闽南次方言学佬话,跟海陆丰方言相近。接近闽台片的漳州话),其它福佬话在语言学上属于闽方言岛,其语音特点与海丰话接近。鹤佬话、福佬话、学佬话实不同叫法但语言相同,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同时为惠东县城平山镇的最原先的老话。 惠州话 惠东惠州话分布于多祝镇的三胜、明溪,大岭镇的大埔、蕉田等少数村落。[2] 惠东占米话 惠东占米话分布在沿海一带,部分发音同惠州本地话类似。 惠东军声 惠东军声是明清时期戍海驻军留下的西南官话方言岛,但受到了广东诸方言的影响,分布于平海。 客家民居 在惠东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有不少著名的古民居或古围屋,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古村落[16] 其中有多祝皇思扬村古民居、白花田洋村的“原田新居”围垅屋、田坑古城、白花苏茅笼古民居、吉隆平政村四角楼等。其中田坑古城位于南山脚下的田坑村,一个有明显客家特色的建筑群体,占地1.2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内有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和众多房屋组成的“城”,整座城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全城仅在东面设一大门出入,四周用青砖或三合土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上有七个高大的角楼组成“七星伴月”,城里有400多个房厅,能住100多户700多人。[16] 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传唱于当地渔民之中。据史料记载,惠东渔民的远祖属原始“疍民”,自宋朝开始从福建、潮州一带通过买卖或逃亡迁入惠东县。渔歌是疍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在海上捕鱼、回港避风,或是节庆、祭祀、婚丧等场合皆用渔歌唱之。渔歌的曲调品种繁多,大多采用鹤佬话演唱。 红色文化 惠东县有革命老区镇的16个,其中纯客家镇有高潭、马山、宝口、新庵、白盆珠、石墩、安墩、松坑、多祝9个,其它是白花、吉隆、稔山、平海、巽寮。惠东红色根据地村庄有71个,分布在高潭镇、马山镇、宝口镇、新庵镇、平山镇、梁化镇、吉隆镇。红色游击区村庄44个,分布在马山镇,新庵镇、安墩镇、多祝镇,白花镇、稔山镇。抗日根据地村庄22个,分布在松坑、大岭、白花、巽寮。抗日游击区村庄58个,分布在松坑镇、多祝镇、梁化镇、大岭镇、白花镇、稔山镇、吉隆镇、巽寮镇、平海镇。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939个,分布在安墩镇(含石塘)、宝口镇(含马山)、白盆珠镇(含新庵),多祝镇(含增光、松坑)、梁化镇、白花镇、稔山镇、巽寮镇、平海镇、盐洲镇、吉隆镇。

Lyo华(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