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居住饮食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畲族以前居住的房屋结构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以竹子为架搭成的“悬草寮”。这种茅寮称“千柱落脚”或称“千枝落地”,四面通风,呈“介”字形。架料多缚成框格型,寮面的茅草也是打成草匾之后盖上。大多没有隔间。前后开门,不开窗户,没有烟囱。有的“山寮”成“人”形。它仅在寮中央竖1排3至5根树叉,叉上架着横杠,两边斜靠若干木条,扎上横条(竹片),覆盖茅草而成。茅寮结构低矮,阳光不足,泥土地面十分潮湿。另一种是土木结构的“土墙厝”,四面以土筑墙,屋架直接安装在山墙上,屋顶呈“金”字形,瓦片屋面,土木结构的住宅有4扇、6扇、8扇、10扇之分。我县畲民以前住的是第一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帮扶政策的落实,目前我县畲民已全部住进新房子,畲族这种特色建筑也仅剩多祝角峰上还有一间茅寮了。畲族的先民长期居住在深山老林,农业生产主要是“耕火田”,即“刀耕火种”,所耕之地多属于缺乏水源的旱地。由于耕作粗放,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作物产量很低。因此,畲民普遍吃番薯丝掺上稻米煮成的饭或粥(叫“番薯饭”或“番薯粥”)。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现在畲民的饮食习惯已经和当地汉族没什么区别了。

CCCC4C(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