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乡情

家乡区县: 宝鸡市扶风县

    俗话说:僧人爱寺,凡人恋乡。人,都是有感情的。在一个地方住惯了,目睹美景,耳听声音,感受风俗,与人朝夕相处,不知不觉便产生了爱恋之情。记忆中珍藏的这种情愫,让人终身难忘,无法抹去,每当春天花开、夏日收获、中秋月圆、除夕守岁的时候,念亲怀乡之情更浓郁,更悠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来?”美好的童年像一方印章,把回忆的内容盖在了心间,红彤彤、喜艳艳,十分耀目从不褪色。记得,金黄灿灿的油菜地里,我玩性正浓,与小伙伴一起捕彩蝶,捉蜜蜂;在夏日龙口夺食的麦田中,我眼尖手快拣拾一支支麦穗;在秋日旷野上,我沿渠巡视,浇灌着绿油油的玉米;腊月年近的时候,我又兴致勃勃勃跟着大人们赶集购年货;农闲的打麦场上,我一饱眼福,体验着露天电影的乐趣。故乡的一地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一星一月,一家一舍,一人一事,就像放映电影一样,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时而特写,时而定格,那空镜头中有讲不完的乡情故事,我永远是故乡的旁白者。梯田层层,北坡地上紫色的苜蓿花鲜艳夺目;东坡岭上一片金色,麦浪滚滚飘香;南凹地中,五颜六色,满目喜庆的高粱傲然挺立;西崖高架渠道宛如彩虹,夕阳的照射让其剪影非常恢宏……故乡的声音质朴动情,另有一番魅力:天上飞鸟声,田间牛羊声,公路上的车辆声,夕阳中的秦之声,仿佛是一组蒙太奇的交响,和声鸣盛世,声音拓展时空,声音振奋人心,我常常被这声音所陶醉。乡情,是地城文化的精粹,饱含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乡音,是一条穿流不息的河流,驼载着古今的日辉月华。



    故乡的人亲。挚朴厚诚是每个人的特性,形象好似兵马俑,讲话就如唱秦腔,但为人处事不缺真心和热情。如果村上有红白喜事,户户上阵,家家都去,白事点一炷香,烧三张纸,缅怀前辈功劳;喜日送一份贺礼,讲三句吉语,祝福新婚快乐,白头偕老。家中来了客人,大小人忙前忙后,赶快作臊子面,汤要汪,面要精,味要辣,先端上一碗,招呼着吃,嘴里还不停地问客人味道咋样,那热情劲让人难以言表。


    故乡的景美。我们县是青铜器的之乡,是周原文化的发祥地。名扬中外的法门寺就出在我们县北。古塔凌云,大佛耸立,走下地宫金碧辉煌,进博物馆光彩映人。一年四季朝拜者川流不息。农家的风景也越来越美,楼房白墙红瓦与绿树相映;门楼飞檐翘角,图文吉利;秋季的农家小院色彩更抢眼:红的是辣椒,黄的是玉米,绿的是豆子……丰收果实在此大展览。现在楼房越盖越高,电视愈看愈大。一到春节,家家挂红灯,户户贴对联,门庭上一片通红,吉庆无限。
    乡情不舍,不舍的是她的正直、诚朴和宽厚的情怀。我的乡音就是这情怀的载体,满口的“秦腔”,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高嗓门,有气势,有温暖,很亲切,让人眷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光荏苒,岁月嬗变,不变的仍是热恋故乡的情愫。故乡,永远在我心中定格!

 

冯琼(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