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位于雷州半岛北部,辖18个镇,3个街道办,西邻广西北海市,北与广西博白、陆川相连,西南濒临北部湾。市政府设在廉城镇,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交通便利,铁路黎湛线和广湛线、公路207和325国道贯通境内。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5.6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总产值404.6亿元,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0.8亿元,增长34.7%;农业总产值140.7亿元,增长6.8%;外贸出口总额5.6亿美元,增长47.6%;固定资产投资177.8亿元,增长1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增长14.5%;财政三级库收入14.7亿元,增长19.4%,其中公共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21.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15元,分别增长10.5%和12.5%。全市地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多万亩;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7摄氏度,光热资源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沿海开放区。现辖18个镇,3个街道办,7个国营农林场,人口171.25万人,是广东省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县级市。全市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海拔382米的双峰嶂为湛江最高点,主要河流有九洲江和沙铲河、武陵河、廉江河。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在湛江首屈一指,有金、银、铝、锌、铜、花岗岩、石灰石、滑石、瓷土、云母、石英砂、泥碳土等20多种矿藏,其中,金矿、银矿、高岭土和花岗岩储量名列广东前茅,有“花岗岩王国”之称。 廉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粤桂两省(区)交汇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沟通大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两广物资集散地。全市海岸线长达108公里,沿线对外开放的有营仔、龙头沙和安铺等3个天然良港,年吞吐能力为60万吨,距越南海防、鸿基港仅160海里,距香港380海里,距海南省海口新港约100海里,可直通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黎湛、广湛铁路,渝湛高速公路(在建)、广湛高速公路、325、207国道和10条省道贯通境内;与距市区48公里处的湛江大港口和湛江民航机场,构成海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
公路.jpg (6301 bytes)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5.6亿元,同比增长16.5%;财政三级库收入14.7亿元,增长19.4%,其中公共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21.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15元,分别增长10.5%和12.5%。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九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快速攀升。201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04.56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0.84亿元,增长34.7%。实现工业增加值113.97亿元,增长2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61亿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速在湛江各县(市、区)中均排名第二。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总数达到225家;净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8家,总数达到158家。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40.7亿元,同比增长6.8%。大力推进水稻、红橙、茶叶、花卉、外运菜等十大特色农业发展。新扩种红橙1.1万亩,总面积达4万多亩;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4.1万亩,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84个,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成功竞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获得为期三年的扶持资金9000万元。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廉江红橙节,大大提升了廉江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8亿元,同比增长1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同比增长14.5%。
外经贸屡创佳绩。2013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56225万美元,同比增长48.0%;其中外贸进口271万美元,增长247.4%;外贸出口55954万美元,增长47.6%。进出口总额在湛江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超过吴川、雷州、遂溪、徐闻4个县(市)的总和;进出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和湛江的40.4、37.1和30.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16万美元,增长220.0%。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13年,全市完成园区和项目征地8970亩,其中工业园区征地6200多亩,金山工业区已成为投资开发的新热点。全市新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总投资72.69亿元,丰城(华润)水泥,双胞胎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我市。全市在建项目64个,建成和投产项目57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