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简介(1)

家乡区县: 陕西省商州区

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3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312国道、银武、西合两条高速公路和西合铁路贯通全境;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58.7%,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

区域概况

商州区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南麓,丹江源头。商州又名“鹤城”,因城区座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风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1]面积 2672 平方公里,人口54 万人,辖 30 个乡镇、办事处,409 个行政村,是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试点示范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 商州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生态环境优美,境内 350 余处自然、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全区宜林地 500 万亩,其中有林地 200 多万亩。有核桃、柿子、板栗等经济树种160多种,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居全省前列。中药材多达 140 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二花、黄芪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

农业

近年来,商州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载体,依托种植、畜牧、旅游等重点生态产业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打造国道沿线百里“绿色长廊”。至 2003 年,全区建立了刘湾中药材示范园、杨峪河丹参、张村桔梗等 18 个无公害药源基地,刘湾大蒜、沙河子胡萝卜、杨峪河双孢菇等 6 个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基地,孝义、沙河子、牧护关、大荆等 9 个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全区发展中药材 10 万亩,总产值达1亿元;蔬菜 6.5万亩,总产值达 7875 万元;食用菌袋料栽培 550 万袋,天麻200万平方米,总产值达 5300万元;高农业,健康发展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 17800 吨、 5000 吨、 900 吨,畜牧总产值达 1.1 亿元。同时,以牧护关避暑山庄等生态旅游项目为龙头,促进当地紫豆角、水杂果等天然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目前,“商山桔梗”“孝义黄芩”“商州天麻”、“孝义柿饼”、“黑龙口白条肉”、“黑龙口豆腐”、“大荆畜禽”等农产品已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药业

商州地处秦岭腹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中草药最佳适生地。境内现有野生中药材 800 余种,挂牌出售 140 余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陕西天麻、桔梗、二花、黄芪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 近年来,商州大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全区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 2003 年,种植面积达到 10 万亩,产量 3.5万吨,产值 1 亿元,比 2000 年分别增长 25% 、 13 倍和 16% 。建成了刘湾百亩中药材示范园,杨峪河丹参基地,大赵峪梁铺、白杨店唐寨子、于塬 3 个千亩黄姜基地,大荆砚川千亩丹参基地,孝义千亩黄芪、千亩板兰根基地,张村千亩桔梗基地等 18 个有一定规模的药源基地。黄姜、丹参、天麻、桔梗、黄芪、柴胡、板兰根、黄芩、丹皮、白术、二花、五味子、山茱萸等 13 个骨干品种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丹参已于 2003 年通过国家级GAP认证,柴胡、桔梗、黄芩 GAP 项目开发正在争取国家认证。全区成立了 10 个中药材产业协会,在药农培训、中药材推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樱花树下(2014-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