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吴垭村

家乡区县: 内乡县

吴垭民居,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乍曲乡王井村吴垭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八年,由吴氏家祖吴迪元创建,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以后随人口增长,历代均有扩建,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吴垭民居依山而建,坐北向南,随地势和功能的需要灵活布局,整个村庄分布在三层台地上,保存民居40余座,石头房90余座200余间,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5620平方米。民居平面布局多为凹、曰、目字形。
吴垭民居用当地特产的由海相沉积岩开采出的石板材为基本材料,50-70厘米宽的墙体及地基全部是由5-8厘米厚底片石内外对齐干垒起来的,没有一点儿的泥土和砂灰,墙内用黄泥或自烧的白灰勾缝或粉刷。内部用木构架承受屋面及阁楼的荷载。屋脊用瓦条叠成,其结构和装饰具有浓厚的南方穿斗式建筑的特色。
村内所有的楼门、院墙、台阶、道路、桥梁、厕所、磨房、畜圈等建筑无一不用石头建成;还有石水井、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等石质用具随处可见。整个村庄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土门岈、土地庙、接官亭以及百年黄楝树、三叉柏树、金桂、冬青树、皂角树等散布村中。另外,散落村中的碑碣有13通,其中清代8通,民国5通。
吴垭民居200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入选河南省首批“古代及近代民居民间建筑保护名录”,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

而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村中坟园一棵三杈古柏,“我们常见的柏树的主干,大都比较直且很少有分杈,可这棵有200多年历史的柏树,其主干就分成了三个粗细差不多大小的分杈。”贾玲说,柏树之所以这样长,村里还有个传说,据说在260多年前,石头村村民的祖上吴迪元带着家人来此定居繁衍,就把从原籍带来的这棵柏树种在了这里。吴迪元的儿子吴复周生了三个儿子后,这棵柏树就跟着分出了三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孩子。
在这里,树成了村民崇拜的家族象征,成了有蕴含生命延续信息的载体,而这颇似影片《阿凡达》中那个古老的原始村落中的那棵生命树,潜伏着一个家族生息繁衍的生命密码。

吴迪元和石头村究竟有何渊源?
问题的答案隐藏在村头一块掩映于小树林中的墓碑上。这是石头村的开创者吴迪元的墓碑。碑文记载:“公讳迪元,祖居堰坡,乾隆八年,迁居于兹。迁时并无地亩,尽属荒山,而公独虑及于远,不避艰险焉。厥后始开荒成熟,筑石为田,渐成村落……”其大致意思是石头村创始人吴迪元,是在公元1743年从内乡县湍东镇龙头村堰坡搬来的,初来时这都是荒山,他开荒筑石为田,渐成村落,并在此生息繁衍。据今已有270年的历史。贾玲说,因该村都是吴迪元的后人,全是吴姓人居住,且全居住在两山之间的高地石垭上,故得名“吴垭”。

 

尾尾安(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