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历史文物

家乡区县: 湛江市徐闻县

(三十二)骆效忠墓

又名石马墓。在下桥墟西南4公里那利村西,系夫妻合葬墓,一冢二碑,墓前有祭台、五供、香案及石马等石雕。墓碑文曰:“明中宪大夫左长史骆公墓”。另一碑文曰:“明诰封宜人骆门王太母墓”。骆效忠,徐闻县那练村人,明万历戌子科试中举人,赐进士,曾任广西郁林知州,为官清廉,郁林祀为名宦,县祀为乡贤。

(三十三)石轿墓群

在龙塘镇西洋管区槟榔园村西北300米地名柜子岭处。相传此地原有72座墓,现仅有5座,皆石冢,俗称黑轿墓、经轿墓、锅盖墓、柜子墓。石刻图案很有明代特色,是县内较有特色的明代石墓群。此墓疑为明进士邓宗龄家族墓葬,也称“邓公墓”。

(三十四)冤冢

在徐城镇东1公里处的现大水桥水库南畔,在现徐闻中学大门右侧。亦称“千人墓”,墓中葬者为徐闻县民国五年到二十二年间被山匪惨杀的死难民众,尸骨干余具。1933年由县城“崇善堂”发起捐助修墓,1964年被毁平。尚存“冤冢”石匾一块。

(三十五)二十七人墓

在徐城镇广海公路东侧。墓前有灰、沙、砖、瓦结构的四棱台纪念碑。高2.95米,碑正面书曰:“剿匪阵亡官兵纪念碑。”下端前面镶有吴韵松撰的“二十七人墓记”和阵亡官兵姓名,左右两边题有“忠魂”、“侠骨”四字。是30年代初期征剿山匪阵亡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合葬墓。

(三十六)苏东坡题诗石刻

在徐城镇东南三公里流梅溪(今叫大水桥溪)那平堰下,与东边溪汇合处,有一个大圆石,干旱时露出水面,涨水时被水淹没。石上刻诗一首,云:岂曰寻幽赏,微名远绊身;归心流水急,宦兴白云深。”题诗落款署名“苏东坡”。相传此诗为宋代祥符间大学士苏东坡谪贬琼崖,北归时经过此地,在溪旁饮马有感而作。后人慕名刻石。清宣统以前的<徐闻县志)均有记。诗石旁另一个大石还刻有“东湖”两字,东侧坡壁上一处石刻“愿四海兮皆寿康”,俗叫“寿康石”。“寿康石”对面侧坡壁上还有一处石刻“临清”两字。石刻上方百米处,建小亭一座,供过往路人小憩。民国时期,佛教徒在亭中为过往路人施茶送水。石刻及小亭一直保存至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刻与小亭被毁废。

(三十七)骆族义田碑

在那练村。此碑现立村前一土地庙旁,碑高1.68米,宽76厘米,厚10厘米,曾一度用以铺路。1983年复立故址,碑面受磨损,碑文颇难认辩。文记骆效忠置义田30余亩康济村中族裔之举。埤立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戌午孟夏。

(三十八)香亭碑

在海安所城址内现海安西关一群众家中,长1.59米,宽86厘米,厚17厘米,碑文尚可辩认。文记福建赴任琼南太守李师弘宿徐闻海安千户所时,在皮囊中发现家人私藏沉香数斤,李命人用火燃毁,以示为官清廉,不贪琼南之物。时人敬他此举,建亭纪念。亭建于明万历辛丑冬吉日。

(三十九)钟公德威碑

在锦和城内北关。该碑现弃路中,为铺路石板,已断裂;碑面磨损严重,长2.04米,宽1.08米,文尚可认。钟公指钟贵,陕西人,清康熙初年任锦囊所城守备,率兵御敌有功,士民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立此碑作为纪念。

(四十)李母赵太孺人墓碑

在龙塘镇赤岭村西北。碑有龟趺,通高2.8米,宽98厘米,厚14厘米;碑文为陈昌齐行书手迹,书法甚佳。碑右侧15米处是清代徐闻名人李梓瑶祖母墓葬。原有“国封亭”,碑立国封亭中,现亭已毁,唯碑尚存。

欧祖强(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