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2月24日是“诸路神仙”上天过年的日子,因而在23或24日,潮汕农村各地,纷纷杀牲蒸馃,为
神饯行,这就是“送神”习俗”。“送神”一俗,始于送“灶神”。灶神是谁?东汉许慎《五经异义》说
:“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也,祀以为灶神。”可见灶神是人们所熟悉的火神祝融。为上古五祀之
一。《礼记.月令》孟夏之月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灶神上天的目的,是向上天“
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因此,
人间百众,为了让灶神上天后为自己说好话,让天帝保佑自己发财致富、平安长寿,便于“其日,并以
豚酒祭灶神。”
至于潮汕人对神明的崇拜都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非宗教化。信者绝大多数已分不清佛道,更不论其原旨,只要是神明,便 认为不可怠慢,以便在心理上多一份保险。老树、巨石,甚至宏伟建筑,皆在可拜之 列。既不讲宗教的仪轨,也不必年什么经文。今日潮人之拜神,完全成了一种习惯性 行为,大都是宁愿信其有而善待之,不愿信其无而侮谩之。 第二、崇拜但不完全迷信。《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祠。"现已大 有改变。""信巫鬼"的情况因医疗技术之普及和发达,在潮汕已基本绝迹,很少有人找 巫婆、神汉看病。现在拜神演戏时,已完全是人们自己在欣赏。戏中"送太子"之俗, 即将戏中的太子人偶请到神像前配享一会,演完戏即还给剧团。这实质就是一种图吉 祥的表演。再如:澄海盐灶乡竟有游神时拖老爷之举,即游至某地时,由众多壮汉拥 到抬神像的轿子上抢拖神像,以能拖到神像为幸,直拖扯至神像面目全非为止,然后 再重塑新像。以此种"大不敬"方式推陈出新,恐怕也是世上所罕见。 第三、尽可能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在潮汕,不管什么寺庙前,一般先设天地父母 牌位,以祈祷国泰民安、父母康健为目的。寺庙往往也极尽装饰之能事:贴瓷、塑 花、各臻其妙;浮雕、圆雕、透雕,尽显神通。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一改旧寺 庙那种阴森可怖的氛围,成为民俗活动和民众休憩的场所。原来用以敬神驱鬼的的一 些表演活动,也一改其原旨,成为民众自娱、娱人的艺术活动。潮汕有名的英歌舞, 威武雄壮,造型奇特,近年多次在全国艺术表演中荣获大奖,其原型就是游神时用以 驱鬼逐疫的队舞。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诸神崇拜是比较兴盛的,但因其不害人,符合信仰自由原 则,也就允其存在。政府和有识之士正努力使其逐渐改造、变异,转化成有益于人民 群众生活,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活动。这也是我们研究诸神崇拜要达到的最终目 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