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梭族的走婚到白族的火塘对歌;从土家族的哭嫁歌到黎族小伙咬姑娘手臂以示爱意……少数民族的婚俗,如一道通往开启神奇文化的大门,奇幻的风俗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在荔波的瑶族,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在山水优美的大自然里,保存下来的异域风情——凿壁谈婚。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勤学奋进的故事,上学时就已耳熟能详,然而,与“凿壁偷光”有异曲同工之效的“凿壁谈婚”,在瑶族少男少女的心中,却是纯美爱情的真实写照。
“寮房”住美人 “K笛”做媒人
走在瑶族的寨子里,你会发现,在许多的吊脚楼大门旁都有一间单独的厢房,房间的门直通堂屋。这就是瑶家未出阁少女们的闺房,瑶族人称它为“寮房”。瑶族少女们长到十八、九岁时,她就会单独住进这间专门为她修建的“寮房”。
瑶语中的“K笛”,通常被汉语翻译为“朋友洞”、“恋爱洞”,是“寮房”与其他房间最大的区别所在。走进“寮房”,你会在临街楼梯边的木板壁上发现一个直径大约二至三厘米左右的小孔,这个小孔就是K笛。神奇的是,K笛的开口恰好对着姑娘的床头。而瑶族姑娘的爱情神话,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瑶族姑娘自住进寮房起,便在自家门外“K笛”处放上一个凳子,表示情窦初开的姑娘对爱情的期待。
夜深人静,小伙子们三、五成群或者独自一人入寨串门,吹笛拉胡向姑娘传递爱情信息,并用衣服蒙头,进入姑娘家门槛边,借助“K笛”与姑娘细声对唱情歌、互吐心声。
如果小伙子来时,发现姑娘已经熟睡梦乡,那么,小伙子就会用随身携带的一根小竹条或小木棒从“K笛”中轻轻地将她弄醒,倾诉衷肠。
“凡捞丢崽”话姻缘
借着“K笛”谈恋爱的瑶族人,有长夜之谈,也有分钟之短,少则一年,多则二至三年,正常情况不超过三年。这个期间的恋爱过程,瑶语称为“凡捞丢崽”或“凡捞级崽”,也称“凡捞级董”。
瑶族男女青年在这种交往过程中,若姑娘喜欢小伙子,小伙子也意中姑娘,小伙子就会经常独自一人到姑娘“K笛”与之交谈,直至条件趋于成熟,才能确定自己的意中人,确立两人关系。
谈心交心达到更加激情之时,就此双方相互馈赠银项圈等定情信物,从而就围绕“凡捞丢崽”(“凡捞”意为摆门子、谈情说爱直至一生一世)的话题进行交往,当然,内容自然离不开诉说海誓山盟、发表海枯石烂心不变的誓言,以及对今后生活打算等等。然而,维系这一过程的唯一方式,仍旧是夜晚的“凿壁谈婚”。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荔波这座古朴自然的小城,因“凿壁谈婚”而显得格外浪漫、温情。
宛若仙境的荔波山水,是流荡着连结青春生命的潺潺清泉;崇尚恋爱婚姻自由、追求淳朴唯美的恋爱方式,是瑶族青年男女上演的一副良风美俗画卷。羡煞了我们这些来自大都市、忍受爱情速成的城里人。
试想象,那个你最心爱的人,跪在墙外,透过依稀可见的墙下一角,轻声诉说着对你的爱慕与痴情。没有闪耀的大钻戒,没有馨香的红玫瑰,有的只是一颗可以为你不惜千千万万次“凿壁”渴求的心。俯身为你是爱情的姿态,凿壁而定是婚姻的诺言。
我沉浸在动人的美景中、静静地凝视着孕育真爱的“K笛”,那句“良辰美景”只为此刻拥有。
世上的求婚千奇百怪不一而足,荔波瑶族世代延续的谈婚论嫁先“凿壁”,却是返璞归真的一种。这不断上演的爱情故事,不知勾起了多少神仙眷侣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凡俗之心。我不禁动容于荔波的山、荔波的水、荔波的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