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联不朽的警示箴言

家乡区县: 内乡县

有人说,书写并悬挂那些读起来好听、看起来好看的匾联,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一块遮羞布或者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此话听来有点可恨,恨从何来?常言道:水无至清,金无足亦,人无完人。自古到今从政为官者中,不乏有极少数贪官、赃官,害民、扰民之官,但其并非主流,绝大多数官吏,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才学,或通过科举选拔、或通过其他途径入仕,所以他们的行为举止,基本都能体现一定的思想和修养。好的官箴、戒约、楹联、匾额统统出自文者、治者、劳心者。所以,从政者若没思想哪出理论,思想通过理论得以表现,理论通过外在形式留以痕迹。楹联等就是执政者的思想来源与遗存。他们苦读书,求功名,受命于皇朝国家,担当重任,所到之处都时刻不忘把这些具有警示作用的楹联、匾额挂在举目可见之处,以时时提醒自己要怎么做、该怎么做,以使自己多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臣民的事情,不违背为官、做人的处事原则。如刑、钱夫子院内宅门抱柱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此联为清代清官赵慎畛在桂林府衙所撰。上联是说,为官从政不在于你如何夸夸其谈,表白自己,重要的是必须时时反身自省,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勤政爱民。下联是说,作为地方官,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你所想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需要,国家的利益。此联可以说是道出了“为政”、“当官”的核心问题。此由可见,官衙的楹联确实具备相当深刻的思想理论性,它不仅在衙门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也是从政者应当永远遵循的警示箴言

lsh33(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