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古都开封拥有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开封旅游产品过于老化、产业链不完整,以及旅游业管理相对滞后,到汴游客多以国内游客为主,客源较为单一,创汇能力整体较弱,旅游业没能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发展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进步、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传统旅游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已经逐步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封旅游业“转”、“变”迫在眉睫。内部需求迫使“转”。作为传统旅游城市,开封以往多是依赖“二老”资源在做文章(“二老”资源即老天爷和老祖宗留下来的旅游资源),又因开封旅游产品略显老化,缺乏特色产品,在各个旅游城市中难以脱颖而出。外部环境要求“变”。作为河南省传统旅游目的地,郑、汴、洛三市旅游业发展规模始终保持河南省省前三位,但从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游客人均花费上看,近年来“郑、洛”旅游产业加速发展,两市对游客吸引力也得以明显提高,游客在两城花费随之快速增长,而到汴游客人均花费却始终停留在不足800元的水平,仍未摆脱“门票经济”的尴尬境地,这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金字招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不想方设法实现转型升级,开封旅游有可能逐渐没落。
自2009年以来,开封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均保持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更是以连续20多个月稳居全省第一的增幅持续增长,开封经济以快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增速快速发展。三年来,开封以12.4%的GDP平均速度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平均增速达到13.8%,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开封作为七朝古都,特别是北宋都城,是大宋文化的集中传承地,独特的“宋文化”是开封人民的自豪。开封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紧密围绕“宋文化”的精髓,着力推介宣传龙文化节、岳飞文化节、清明文化节、宋代宫廷文化节等文化活动,菊花、书法、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官瓷、豫剧、盘鼓、饮食小吃、《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等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清明上河园、宋都水系工程、“城摞城”景观和复建后的鼓楼都将完美诠释宋都古城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能带给开封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封也能以此为资源,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以旅游业的大繁荣带动经济的大发展。优势政策向来都是一个城市兴旺发达的前提和推手。如今,开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郑汴一体化、中原经济区建设、开封古城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让开封的发展获得了巨大支持。2009年以来,开封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平均增速达到14.8%,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速高达22.6%,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加之,国家支持河南省大力推行棚户区改造,开封有意借“两改一建”(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之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改变城市面貌、改善居民住房、保护文化古迹,加速开封从“传统旅游城市”向“文化旅游城市”的转型升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