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新年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以上证明清道光以后的灯会已崭露头角,其场景已甚为壮见,灯彩已甚为绚丽,较之京城大邑亦毫不逊色。
在明清时期自贡地区灯会的衍展和传线线路上,尚有几个节点,成为了自贡灯会地方特色和亮点。
天灯会
其一是天灯会。每年正月初七开始,各祠庙均要立灯竿,悬红灯,举行祭祀活动,时称天会,亦称天灯节。
天灯会
庙内均张灯结彩,庙前均竖立灯竿,燃灯33~36盏。其余的小庙宇则点“九皇灯,即灯竿两边各持灯九盏。燃灯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一月以上,视善男信女们所捐灯油之多寡而定。
天灯会的高潮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之夜。入夜除燃灯于高矗的灯竿,庙前庙内灯笼高持外,还要燃放鞭炮、焰火,耍龙灯、狮灯,各种杂耍。牛儿灯、车车灯的表演常常通宵达旦。自贡天灯会的遗址甚多,至今在城乡保留着众多以灯竿为命名的地名。在自贡地区中,灯竿坝即近十处,此外尚有灯竿冲、点灯山、灯会山、灯夹林、点灯坡、五里灯、万年灯、红灯山等等,由此可见清代自贡地区灯会之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