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文化馆之地___科尔沁区

家乡区县: 通辽市科尔沁区

     文化馆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有的地方也叫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re] 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被建设。在国外,正在兴建的很多孔子学院也类似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馆。

     科尔沁区文化馆始建于1948年5月,筹备工作时设在康桥诊所,后迁至明仁医院位置,初称民众教育馆,经市县几经分合迁址,1999年10月撤盟设市,改名为科尔沁区文化馆(通辽市明仁大街中段167号),设有舞蹈排练厅、综合活动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及各类艺术的培训中心。
馆内机构设施为:书记兼馆长1人;副书记兼副馆长1人,下设行政办公室和业务辅导部。 2008年在册人员26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4人,占总人数54﹪;高级职称1人,占总人数4﹪,中级职称10人,占总人数38﹪,初级职称15人,占总人数58﹪。业务干部大多来自专业文艺团体或艺术院校毕业,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丰富地开展群众文化和组织辅导培训的能力。

文化馆主要职能是:

(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三)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四)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

(五)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

基层文化: 目前城区文化站11个,43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中心总面积6200m2,公共图书40000册以上;业余文艺社团或团队126个;范围涉及琴棋书画兴趣小组、集邮、舞蹈、健身、太极拳、合唱队、门球队、秧歌队、乐器队等。街道文化站坚持举办各类文体培训、演出活动,培养了大批业余文艺骨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所以,以安秀珍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为自治区级“传承人”,陈景芳、任中凯2人已上报至自治区级传承人待批,他们都是科尔沁区文艺骨干和当地群众文化的带头人。

     科尔沁区10个镇(苏木)、240个村(嘎查)的文化室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拥有3200m2的文化活动中心,总藏书量达8000多册,业余文艺队伍及文化专业户30余家,他们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的同时,大力强调引领着当地民族民间和地方特色结合的文化活动,并有经常性、农闲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馆业务辅导员常年坚持深入城区社区街道办事处以及村镇(苏木)农牧区进行培训辅导和调研工作,并多次组织大型社区艺术节、秧歌大赛、全区农牧民书画摄影展览等,每年深入基层开展文艺辅导活动96人次,辅导人数3000人次,高质量完成216个节目的创编和辅导工作。

协会建设:科尔沁区有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8个文艺界专业协会,这些协会开展的“美术沙龙”、“书法沙龙”、“摄影沙龙”、“音乐沙龙”等活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享誉自治区,多次被媒体报道。出版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集,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十几篇;参加市级以上画展获奖作品20余件,出版美术作品集4部;有近百幅摄影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大赛。据统计,我区现已形成有600人之多的文艺、文学创作群体。

未来展望:科尔沁区文化馆将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以文化进步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文化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科尔沁区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科尔沁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域特色文化,为文化大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重点加强城镇、社区业余表演队伍和文艺骨干的培训,创建、评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广场、文化小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促进群众文化稳步的发展。要本着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精神相统一的民族文化框架,保证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努力使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项文化事业勃勃生机的一派喜人景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至今挖掘、整理、申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项;截止目前为止,已有国家级名录1项(东北二人转),自治区级名录1项(东北二人转),市级名录6项(1、东北二人转;2、毛雕画;3、祭敖包;4、潮尔制作技艺;5、皮雕系列;6、蒙古耳枕)。

获奖情况

1981年文化馆荣获市级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荣获自治区文化厅、人事厅颁发的全区群文系列《金牛奖》;

1993年荣获文化部授予《标准文化馆》称号;

1995年荣获自治区文化厅授予规范服务竞赛优胜单位;

1995年荣获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全区农村、牧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7年荣获市文化局先进集体称号;

2002年参加全市辅导业务员竞赛获《团体一等奖》。

2008年9月参加全市首届“民族团结杯”马头琴、四胡演奏大赛,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通辽撤盟设市10周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文化馆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庆祝建国60周年通辽市非遗保护成果展优秀组织奖。7月参加了“全国8省区中国科尔沁民歌大赛”比赛获得大赛仅有的“旗县级组织奖”;

8月在第四届“和谐春晚”活动中获“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培训基地”荣誉称号。

在蒲公英第十届(2010)青少年优秀新人选拔活动举办十周年中荣获“特别表彰优秀组织奖“

群文活动: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科尔沁区文化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制定了“管理为本、改革为魂、人和为根”治馆方略,1995年起成功承办科区少儿版画艺术节计十一届,出版《科尔沁区少儿版画作品集》、《科尔沁新韵》精品选;截止2010年已举办了四届,丰富多彩的歌舞及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吸引了社区各界,踊跃参与的群众累计上千万人次。

  

咿膤∫(2014-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