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城是依据中国封建社会汉民族传统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县城,无论是“纱帽城”的形制,还是南正北直、东西对应的城区布局,装饰彩绘、光彩夺目的深宅大院,明柱出檐、二层结构的临街商铺,循韬遵规、严谨众多的寺庙楼阁,都达到了使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在中国建筑史和美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一直是同济大学等全国许多高校及各类画院的实物教材。祁县作为晋商故里,是明清时期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古城内现存明清时期几百家商号店铺旧址,向世人昭示着当年茶、票、斗、典、布、杂等百业的繁荣;长裕川茶庄等18处旧址述说着晋商开辟茶叶之路的艰辛;合盛元、大德恒、大德通、三晋源等12家有影响力的票号展现了祁县执全国金融牛耳的辉煌;昭馀书院、竞新学校旧址体现出晋商培养人才的远见卓识;各类行规、号章史料蕴藏着晋商诚信为本、两权分离的经营之道。可以说这些商号店铺旧址更加凸显出晋商老街包罗着万千晋商文化。
晋商老街的建筑,有物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许多商号、宅院的额、匾、楹联等都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加之名人的遗作珍品,文品高雅,底蕴厚重,让人痴迷,令人陶醉。许多巨商大贾以商盛戏,组班承戏,对晋剧的产生、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大街渠家大院内的戏台就是当年晋剧第一家字号班“上下聚梨园”的发源地,祁太秧歌也是从这块土地上兴起并唱响全国、饮誉海外的。[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