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耀又名方辉、方照轩,生於普宁县洪阳西村(今属洪阳镇)。出身行伍,以剿太平军发迹,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父亲方源率领的乡团中当副官。六年,回普宁募集乡勇1000余人,驰救被太平军兴王陈金缸围困的父亲,初显声名。後投清军,与太平军作战,从把总升为都司,赐号展勇巴图鲁,晋参将。十一年,在高州大败陈金缸。同治元年(1862年)调海南,补琼州镇右营都司,署三江协副将。二年在肇庆率兵8000攻打太平军营垒,太平军将领郑金斩陈金缸之头献降,方耀因之升为副将,加总兵衔。四年入福建,在平和遭太平军攻打,被革职。复职後升任南韶连镇总兵。七年八月,调任潮州镇总兵。九年,受总督瑞麟委派,开始清办潮州积案,经过数年,办理积案数千宗,杀戮近3000名,其中有起义军、抗官抗租者,也有土豪海盗。凡属积案牵连的乡村,都被烧杀焚毁。这就是潮汕民间所称的“方大人办清乡”。十三年起主持韩江流域十八都疏浚韩江水道,令各县开浚溪河以保农田,又命疏浚汕头厦岭海至举登一带水域,并清丈滨海沙田,课税充作军饷。同时,义倡办金山书院及各县乡学数百所;开设韩江书局,购刻书籍;在各地广设善堂,救济收养孤儿,收埋冻馁乞丐。光绪三年(1877年)调任广东陆路提督。五年再任潮州镇总兵,负责潮州、南澳至碣石防务,先後修筑加固汕头崎碌等处沿海炮台。九年中法战争发生,调钦川驻防。十一年署理广东水师提督,驻虎门。十七年夏,於军中中暑昏倒,七月七日卒於任上。
方耀故居即德安里,在普宁市洪阳镇区东南,为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府第。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陆续用二十年时间建成,包括老寨、中寨和新德安里,及绍园。老寨建筑格局为“百鸟朝凰”,中寨和新德安里为“四马拖车”,三寨相连,房屋773间,外置护寨河,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广东省内罕见的大型府第式建筑组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