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石弄位于桐乡市石门镇中部古运河的转弯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吴越两国的分界线就存此,其南属越,其北属吴:当时越国曾在此垒石门以防吴,吴亦结寨于此以拒越。《大清一统志》记载道:尝叠石为门,为吴越二国之限,或谓之石夷门。”石门镇的地名也是由此而来的。后来,两边以此为界各建民居,慢慢便形成一条弄堂,取名垒石弄。垒石弄如今成为当年吴越疆界遗迹的标志;1991年元月,当地文管会和石门镇镇政府在弄口运河畔立一“古吴越疆界”石碑以示纪念。弄长约50米,宽3米左右,两旁砖墙相对,有些壁砖已风化别落,湿残露缺。
缘缘堂:在桐乡市石门镇木场桥堍。始建于1933年春,由丰子恺亲自设计,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朴素深沉之美。丰子恺曾在此度过其创作上的黄金时代。1938年三月,“缘缘堂”被日军焚毁。1984年桐乡县政府在原址上按原样重建,分前后二个庭院,前院三楼三底,占地200平方米,后院为二间平房约50平方米。整个房屋布局,庭院、堵门、花坛及种植的花草,均按照当年的原貌。“缘缘堂”内陈列着丰子恺生前的遗物、著作、手稿、照片和一些当代名家的字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