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作为一座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不仅是太昊伏羲所都之宛丘,仅从春秋至汉代,长达七、八百年的繁盛时期,留下了众多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孕育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古陈文化。在古陈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就有许多灿若明珠、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门可罗雀”、“毛遂自荐”、“蹊田夺牛”、“陈蔡绝粮”、“鸿鹄之志”、“博浪飞锥、判若鸿沟”“灵王爱细腰(楚腰)”等成语典故。
灵王爱细腰(楚腰)
公子熊围勒死侄儿郏敖(一说熊麋),抢夺了楚国王位,是为楚灵王,并做了诸侯国盟主,一心要做几件惊天动地之举,既可震慑国人,又可向天下诸侯炫耀楚国强大。为报复仇敌,随后即派大夫屈申率领陈、蔡、许、顿、胡、沈等诸侯国的联军,征伐吴国,攻破朱方城,俘虏(随后杀掉)守君庆封。因吴国布防严密,屈申未敢深入,撤兵回楚。 吴国国君余昧不服,发兵攻打楚国,夺回城池三座。楚灵王立刻召集陈、蔡、许、顿、徐联军,在越军配合下攻打吴国,然被吴国打败。楚灵王在各诸侯面前丢了脸,十分恼怒。第二年,楚灵王又派大将去攻打吴国,不料又吃了败仗。楚灵王本想借助攻吴取胜以夸耀国强,却连连失利。此时(前536年),郑国在国相子产主持下铸了一个大宝鼎,将郑国的刑法条文铸在鼎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大创举,称之“刑鼎”。此鼎的工艺,在当时已是水准最高的。郑国的百姓们将其看作是保护他们利益的“铁券”,对子产也更加崇敬,其名声远扬天下。
郑国铸刑鼎的消息传到楚国,勾起了楚灵王的野心。于是想以宫殿建筑之美争奇斗胜,换取威望。从公元前535年开始,楚用了一年多时间,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章华宫。其规模像一座城,中心筑了一座观景高台,称之“章华台”。台高峻拔逶迤,自下而上盘旋数层,明廊曲栏重重叠叠,从台下走上台顶,要休息三次,俗称“三休台”。台周建有楼、阁、亭、台,奇花异草,珍贵树木簇拥其间,极尽奢华之能事。这座行宫又称“细腰宫”。原来楚灵王有个酷爱细腰女子的癖好,在全国选了许多腰细如蛇的美女入宫。宫女们为了讨灵王欢心,拼命瘦身减肥,不少宫女因束腰被饿死。史书上载有“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见《韩非子·二柄》)。
章华宫建成后,楚灵王在宫里召见诸侯,命装束艳丽的细腰女子歌舞献酒。甚至一些大臣们也纷纷仿效节食束腰,束腰之风风靡整个楚国,此风俗还影响和流传至后世。人们称纤细腰身的女子为“楚腰”。后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纤细腰身,借指细腰美女。唐代杨炎《赠元载歌妓》诗:“楚腰如柳不胜春”。唐代诗人杜牧《遣怀》诗中就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之句。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楚国细腰无自瘦,文君腻脸谁描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