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是三门人传统的大节日,民间称之为“中元”节,又叫“鬼节”,与清明、冬至一起成为著名的三大鬼节。据说这一天,地府的鬼门大开,所有的鬼魂可以上到人界来享受后人的供品。故民间设礼祭祖,农村亦有集资“施焰口”,以超度鬼魂的习俗,特别是无主孤魂野鬼,不让来阳间作祟,也是佛教普遍施食的“盂兰盆会”。
“七月半”请老太公与清明又有不同,清明是要去野外上坟的,还要加土插幡,讲究也更多些。而七月半的祭奠就在家里进行,讲究也少。
“七月半”三门民间有烧“麦焦”请老太公的习俗,请老太公说文雅点就是祭奠祖先。我县一般在七月十四做“七月半”,这天每家每户都将八仙桌搬出来,烧好酒菜敬请老太公,过去是九大碗,现在则更丰富了。“七月半”请老太公桌上一定要摆上“麦焦”皮,摆好酒菜和酒碗,并将筷子尖放在盆岸,同时将蜡台、香炉摆好,点好蜡烛,备好纸钱,然后到村外路边点着香把老太公的魂接回,将香插在香炉中,将酒满上,请祖先入席。先由大人站在桌后毕恭毕敬地对着先人奠拜,口中念念有辞,内容几乎都是:“七月半”到了,老太公老太婆爷爷奶奶把祖先叫了个遍,请他们慢慢吃饭,然后是请求他们保佑家人平安幸福,子孙读书上进诸如此类的话。大人们拜毕,然后上接着小孩子也跟着拜,跟着念叨,让老太公神灵庇护保佑自己。请老太公要加酒三次,等香、蜡烛烧的差不多了,再到门外把“千张”烧掉,焚烧完了说明老太公也就都收到了钞票。然后将桌上酒菜每样都夹一点放在小碗中,叫“吃羹饭盏”,以示老太公已经吃了。过去要放鞭炮欢送老太公回去,再将所夹的酒菜的碗送到门外倒掉,口中念念有词,说些保平安之类的话,将香插在路边,“七月半”请老太公也就结束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