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心学文化中,王阳明的影响非常大,弟子众多。在他死后,这些弟子在各地建书院达70余所,继续弘扬心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以师承地域为界,把阳明学派分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南中王学、楚中王学、北方王学、粤闽王学、泰州学派等。本文要谈的就是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嘉靖十九年(1541年),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灶户(从事盐业生产)的家庭,7岁“受书乡塾”,至11岁因家贫辍学,随父兄参加劳动。王艮一生经历相当曲折,当过灶丁,经过商,也行过医,但这些均非其最终抱负。他25岁时经商至山东,曾谒孔庙而发感叹:“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自此,“奋然有任道之志”,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等儒家典籍。王艮是一个初时读书不多,靠刻苦自学而领悟儒家学说的学者。38岁时,他从吉安籍塾师黄文刚处了解到王阳明的学说,赶赴江西向阳明求教。开始时两人谈话并不投机,所谓“相与究竟疑义”,特别是当二人谈及天下事时,王阳明说:“君子思不出其位”,意思是说,天下大事不是你这样的人该管的。王艮毫不示弱,回敬了一句:我虽草莽匹夫,但尧舜君民之心,未尝一天忘记。经过辨难,王艮为阳明的学问折服,拜他为师,而阳明则对王艮的独特性格颇为赏识,曾对其他学生说:“吾擒宸濠(宁王),一无所动,今却为其人动。”又说:“此真学圣人者,疑即疑,信即信,一毫不苟,诸君不及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