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灯戏(lj)

家乡区县: 四川省苍溪县

起源:

  至少苍溪自周起已产生了巴渝舞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古苍溪人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把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召本歌曲》、《行辞本歌曲》巧妙地运用于敌我相对的战场上,借以娱己,也借以“娱“敌(瓦解敌军)。 同时,诸如车灯舞、牛灯舞、竹马灯舞、狮灯舞、龙灯舞、独角兽舞、送蚕丝舞、钱棍舞等等早在汉以后即产生并广泛流传于苍溪民间。由此,苍溪自古以来山清水美,物产丰富,人勤貌美,是蜀道文化、军事文化、道教文化、农耕文化、商贸文化、旅游文化、生态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等等诸多文化的交汇地,铸就了苍溪文化性格的多元与独特。

  考察苍溪民间舞蹈,我们不难发现苍溪民间舞蹈诸如:车灯舞、牛灯舞、竹马灯舞、狮灯舞、龙灯舞、独角兽舞、送蚕丝舞、钱棍舞等等舞蹈,无不显现出巴渝舞的身影,而伴随车灯舞、牛灯舞、竹马灯舞、狮灯舞、龙灯舞、独角兽舞、送蚕丝舞、钱棍舞等等音乐,亦无不透射出浓郁的巴渝舞的韵味。

  “从某个角度说,古老的巴渝舞历经数百年或近一千年时间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苍溪这片土地上已进化、演变成为更丰富多彩的苍溪民歌、苍溪小调、苍溪灯舞,而苍溪灯戏更是集苍溪丰富多彩的苍溪民歌、苍溪小调、苍溪灯舞之大成”。

  苍溪灯戏又称"鼓乐神"、“喜乐神”,是流行在川北、陕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起源之初,与苍溪木偶戏,苍溪皮影戏共为苍溪戏曲的三朵奇葩。

分类:

  苍溪灯戏又分“天灯”、“地灯”。“天灯”指可登大雅之台表演的灯戏。“地灯”指在随处如院场即可表演的民间灯戏。 苍溪灯戏又分“唱灯”、“跳灯”。“唱灯”指载歌载舞的牛灯、车灯等,以优美动听、有理有道的说唱为主,兼及一些简单的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跳灯”指纯粹的舞蹈性的龙灯、狮灯、独角兽灯等,表演者只表演,没有说唱。一般场面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戏,苍溪灯戏基本不演。

特点

  由于其演出多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形成小戏多、喜戏多、闹戏多的特点。苍溪灯戏用农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苍溪灯戏如烂漫山花开遍苍溪山山岭岭,特别是苍溪东北向的二十多个乡镇近二百个村社自古就是苍溪灯戏窝子,几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演唱苍溪灯戏,村村社社有灯戏班子常年活跃在本山村,并在川北、陕西南部、荆楚西部一带走南闯北地演唱。

  苍溪庆坛有罗公坛、篼篼坛、凤凰坛等多种,并有正坛、耍坛之分。所谓正坛,即坛事有一套十分系统化的仪式程序。

 苍溪灯戏的发展变化在艺术上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1、子子灯阶段。

  所谓“子子灯”即由男女二人表演,但是,多为丑角,故事情节简单,用一枝曲牌演唱全剧,即原始的苍溪灯戏。很显然,子子灯阶段的苍溪灯戏是苍溪牛灯的在舞台的翻板,无论是人物、身段、讲白,还是表演都是舞台化了的苍溪牛灯,所不同的是,较苍溪牛灯有了故事情节,出现了戏剧矛盾和人物性格方方面面的冲突。至少自明弘治年传承下来的苍溪灯戏保留剧目中的《黑案》、《礼请》、《王瞎子看坛》等皆可以说明这一点。

2、架架灯阶段。

 所谓“架架灯”即在“子子灯”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发展,一是人物由男女二人发展到至少三人以上,可多到七八人,有生[老生、小生],旦[老旦、正旦、摇旦],丑[老丑、小丑]等行当,但是,苍溪灯戏因拒绝帝王将相入戏,所以独缺“净”行当;二是故事情节更完整、矛盾冲突较大;三是曲牌由一个发展到至少三五个,多达七八个;四是唱腔也由一个“胖筒筒”发展到“胖筒筒”、“联八句”、“七句半”“牛啃土”、“十字咏”、“苦板”等在内的灯弦腔体系。

3、传统灯[子子灯、架架灯]与新编灯戏并存阶段。

  苍溪灯戏诞生之日起,明、清、民国三朝代始终植根民间,不为统治阶级所顾,文人少有涉足。共和国以来,因共产党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文人的加入,在借鉴传统灯的基础上出新,产生了以大批如前所述的新编灯戏。

特色:

  1、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动作扭动不止,动感性强。

  2、风趣、诙谐,功法简单,趣味无穷。 苍溪灯戏的主要功法有弹跳步、鸭摆步、浪步、三节腰、七步、凤点头、丁字步、十字步、花巴掌、肉莲花、板凳龙等等。

  3、喜剧多、悲剧少,就是正戏、苦戏,也带有浓重的喜剧色彩;

  4、苍溪灯戏表演艺术贴近生活,无固定套式,综合巴渝舞、杂耍、猴戏、木偶、皮影、跳端公等形式,具有质朴的乡土气息,热烈欢快的形成其传奇性、写实性、夸张性、幽默性和风土民俗相容共存的特有风姿;

  5、苍溪灯戏其原始声腔和表演手段,多系道场法事中的程式演化而成,其声腔分为正调和杂调,其音乐则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嫁歌、圣喻谣等,曲调朴实明快,优美动听;

  6、苍溪灯戏因小戏多、喜剧多、闹剧多,故丑行在苍溪灯戏的表演中占有特殊地位。苍溪灯戏的丑行有男丑、女丑之分,男丑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女丑又叫彩旦、摇旦、婆。丑既扮反面人物,也扮正面人物和中间人物。在众多的苍溪灯戏剧目中,大半数以上少不了丑。苍溪民间有个通常的说法,即“无丑不扮灯”。苍溪灯戏中的“丑”是指诙谐风趣,形“丑”神不丑。即使是所谓的正剧,苍溪灯戏演来却与其他剧种不同。

  苍溪灯戏除“丑扮灯”造成喜剧闹剧效果外,演员表演都从平民百姓的“乐趣”上找到感觉。

  当然苍溪灯戏除喜剧、闹剧外,还有苦戏。

  苍溪灯戏表演的舞蹈性很强,有"无跳不成灯"之说。它吸取了苍溪民间狮舞、龙舞、牛灯和皮影、木偶表演的舞姿,号称“穿包子”;常用的有“十字步”、“花巴掌”、“对脚踢”、“节节高”等基本步法,则又是从连宵[钱棍]中脱胎换骨而来;具有特技色彩的“板凳龙”更被苍溪灯戏搬上舞台。苍溪灯戏中特别是小丑、彩旦等,通过诙谐滑稽的舞蹈动作,把剧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无不令观众捧腹。

  传统的苍溪灯戏的演出是晚上或庙前广场,或田间、坡头、堂屋、院坝,一席晒席,几块门板,几个稻桶也能搭个舞台。若在室外,竖一桅杆,上挂红灯,称之天灯;若在庭内,把灯点在地上 ,称之地灯,观众是农民。忙碌一天的农民,爬山跑沟地提着灯笼,打着火把,奔赴一起,围起场子观看,使戏场汇成一片灯的海洋。演出场地中心高悬一盏异常耀眼的主灯,四角配置画着花、鸟、走兽、人物或书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恭喜发财"字样的鲜艳夺目的彩灯。演员们在演唱中提灯、舞灯、跳灯,戏中出现的龙灯、狮灯、牛灯、或蚌壳灯,不仅是道具,还是精巧的民间工艺品,也是剧中的角色。苍溪人看苍溪灯戏叫 "看灯",演员们演苍溪灯戏叫"扮灯"。台上台下灯相辉映,演员观众交融无间,群众欢腾,蔚为壮观。

  共和国以来,苍溪灯戏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发扬光大。

  二十世纪60年代、80年代,原南充专区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对散落于南充的阆中、南部、仪陇、顺庆,巴中的巴州、南江,广元的利州、昭化、剑阁、旺苍,汉中的南郑、勉县、宁强、略阳等地民间的灯戏进行调查、收集,共挖掘了314个灯戏剧本和90多支曲牌,编印成册《川北灯戏》,其中,苍溪灯戏就占了267个,都是出自苍溪灯戏界著名的民间老艺人赵鼎成、莫怀绪、晏正炳、李连成、杨天尧、杨天江、杨官德、邹锡贤、曾可亭、李玉堂、杨秉钊、李家林、徐正道、徐廷新、岳维新、屈尝清、侯国强等四十多人提供的。

  二十世纪80年代,四川省文化厅、与各地市州文化局、文化馆的地方戏专家对全省灯戏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辑出版了《四川灯戏》共收入389个灯戏剧本,其中,纯粹的苍溪灯戏剧本就占了267个,皆出自苍溪灯戏老艺人之口述和所献手抄本。

  同期,四川省知深戏剧作家、原苍溪县文化馆专业戏剧工作者陈正鹏、魏育才、龙玉康、佘玉堃、冯成学、项成等于挖掘、推陈出新的《灵牌谜》、《郑板桥卖岗》、《赶隍会》、《送京娘》、《亲家母上轿》、《包公照镜子》、《幺妹嫁给谁》、《借鸡》、《卖驴》、《燕子声声》等数十余个苍溪灯戏,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会演、多次获文化部、省文化厅颁发的各类奖项,并多次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专场演出;1989年,苍溪县文化馆调查、收集,编印的《四川省灯戏音乐苍溪卷》获得省文化厅、民委、音协联合颁发的文艺科研一等奖。

  依旧是二十世纪80年代,苍溪灯戏已作为一个地方戏种明文载入国家编纂出版的《中国戏曲志》、《中国艺术集成》和《中国戏剧通史》,并被中外各类戏剧、电影学院列为必讲授与研究的篇章。同期,苍溪灯戏演出再次从乡村走入城市,从草台走上舞台。苍溪灯戏在与川剧其他声腔争妍斗艳中被“拉”了过去,成为川剧的灯腔。

  二十世纪90年代,新一代戏剧作者“郭安模”、陶嘉陵与邓玉树等挖掘、推陈出新的《山花》、《撞亲》、《抢财神》、《招女婿》、 《回门》、《请长年》、《借亲配》、《竹篮记》、《李龙打店》、《李达打更》、《拔钉》 、《假报喜》等10多个苍溪灯戏,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会演、大赛,亦多次获奖。

  本世纪开初,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南充市与重庆市的梁平率先抢注“川北灯戏”、“梁山灯戏”,并且,还组建了专门的“川北灯戏剧院”,“梁山灯戏剧院”以政府与民间财力共同作确保灯戏的传承。苍溪灯戏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子孙在他乡深受国家级保护,必将流芳百世。

  至今,被誉为苍溪灯戏窝子的苍溪东北向的白驿、龙山、南阳等20多个乡镇近300个村社几乎村村社社,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演唱苍溪灯戏,苍溪全县依然有30多个灯戏班子常年活动在川北至陕南一带,人数达600之多。

rrey(2014-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